来源:齐鲁壹点
2024-07-14 22:42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第一书记工作队:以担当驻村,以奉献兴村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郭文深,挖齐营村红色历史,打造党支部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宫兴华,以扎实作风,为北王三村解决诸多难题,赢得村民信任;王浩,在辛店村推行创新办公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王方辉坚守新闸村河堤,战胜洪水灾害,赋能产业发展……
在太白湖新区石桥镇活跃着一支第一书记工作队,他们扎根乡村,倾心奉献。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以担当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篇章。
深挖历史
唤醒红色记忆
2023年11月,郭文来到齐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动员了70多名党员,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政策。这不仅是一个了解村子的契机,更是一个发动党员提出建议、为村子发展提供不同思路的平台。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了党员之间的交流,更为齐营村的发展注入了新思路和新活力。
在郭文的积极带动下,齐营村的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与老党员们的深入交流,郭文了解到齐营村早在1941年就建立了党支部,也是石桥镇第一个党支部。凭借这一重要线索,郭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展开了详细的走访调查和资料查阅工作,并最终确认了这一历史事实。
在史料和唯一在世的目击证人——抗美援朝老兵陈宪泉的双重印证下,郭文找到了齐营村党支部建立的具体位置。“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经过与村‘两委’班子商议,报经石桥镇党委同意,决定将一间100多平方米、曾为当地村民服务多年的老房子进行翻新改造,打造成为石桥镇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郭文介绍说。
据了解,纪念馆建设工程主体建筑翻新改造部分已接近完工,馆内拟设四个篇章。第一篇章星火齐营:展示齐营村的抗日历史,包括文案和图片;第二篇章烽火石桥:收集展示石桥镇党组织的历史资料,象征着燎原之势;第三篇章红色济宁:红色印记延伸到了济宁,进一步扩展了历史广度;第四篇章记忆档案:存放展示齐营村革命烈士、优秀党员及先模人物的烈士证、奖章和证书。
“石桥镇党史承载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奉献和牺牲。通过打造石桥镇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我们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教育后人,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郭文表示,下一步,他和村“两委”班子计划将纪念馆作为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党建活动。同时,他积极对接派出单位团市委市青少年宫,计划围绕共青团和少先队育人工作,推进共青团“希望小屋”受助儿童关爱帮扶行动在驻地镇村的落地实施。建设齐营村乡村少年宫,引入校外教师队伍,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环境保护等教育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怀,塑造自信、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行为,为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体验活动营造温馨港湾。
沉稳扎实
树立良好形象
2023年11月,宫兴华正式来到北王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恰逢,村里的新任村党支部书记也刚刚上任不久。由于二人都在村务处理上缺乏经验,对村中的情况也不甚了解,村民们对这两位新书记以及整个村“两委”班子都存有疑虑和不信任感。面对这种局面,宫兴华选择用行动来说话。“巧诈不如拙诚”,于是,他开始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境,解决实际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宫兴华发现村里有8户人家的老房子已经很久没有翻修,漏雨已经成了常态。面对这种房顶存在的安全隐患,他没有选择坐视不管,而是立即联系施工队,并亲自上阵,换了老房子的屋顶,总计240平方米。同时,他还发现这些老房子的线路已经老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百姓的安全,他亲自督促,更新了150余米的陈旧线路。
此外,村里有25亩的闲置鱼塘,在宫兴华的推动下,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外包了出去,“闲置资源是村里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任其荒废。”宫兴华表示,“通过合理利用,我们不仅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为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13万元的收入,成功盘活了闲置资源。
宫兴华还注意到,村里有43处养殖场的个体养殖户在塌陷地赔偿问题上存在困扰。于是,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逐家逐户地丈量,目前已完成相关数据的统计上报,待相关部门审核后进行赔偿。
通过踏实的工作和真诚的服务,宫兴华不仅树立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更让村民们对村干部充满了信任,“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任职期间能够更好地服务村民。”
距此不远的辛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浩自任职以来,改变了原本的办公模式,推行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与网格员联合办公的机制。这一举措极大地解决了村里信息不畅通的问题,确保在村民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提供服务。
王浩坚持及时公布信息,持续提高服务质量。“我很热爱这份工作,通过驻村能够实地走访,实现自身价值。”为了让村民们能够第一时间获取重要资讯,王浩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定期在村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发布村务信息、政策通知以及各类服务指南。这不仅提升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效率,也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信任度。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王浩还肩负着化解村内矛盾、协调各项工作的重任。曹、刘两家合伙包鱼池的事件,是他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退湖还湿政策的实施,两家因补偿款分配问题发生了激烈争执,从而不愿意坐在一起商谈解决方案。自2019年,该矛盾一直悬而未决,成为村里的一大难题。
王浩上任后,迅速走访调查,深入了解情况。他通过一个月的走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两家的具体诉求和矛盾根源。随后,他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平合理的补偿分配方案。面对充分的证据和详细的数据,两家人终于接受了方案,矛盾得以解决。王浩耐心地服务和不偏颇的态度,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和信任。他的公开公平的行事风格,极大地提升了村干部的公信力。
技术赋能
开发耕种新模式
沿着新闸村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艰难地走了好久好久,才终于到达了河堤。当费劲地爬上堤坡时,脚下的碎石咯咯作响,一旁的池塘里水位已然涨得极高,几乎就要没过旁边杨树那粗壮的树根。
石桥镇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新闸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方辉此时正一动不动地站在堤坝之上,凝望着前方那一大片水洼。而在他脚下不远处,一台轰鸣作响的柴油抽水泵正在开足马力全力抢排,将水洼中的水源源不断地抽了出来。只见一排排高粱半截身子浸没在水里,王方辉无奈地说:“这里原本种的是太空莲,明年要改种湘莲,为了防止物种杂交,这才种了一季的高粱。”
据了解,连日阴雨致使泗河水位急剧上涨,不到 20 个小时,猛烈洪峰便汹涌地冲过泗河坝。7月7 日晚间,河水灌进了农田。王方辉冒着大雨,在夜间匆忙赶来,迅速组织抢排。由于排水行动及时有效,高粱逐渐从水中露了出来,令人欣慰的是,没有出现倒伏的现象,水位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预计三天后,水就可以完全排出了。我们在第一时间咨询了专业人士,全力抢救高粱。目前针对这种情况,排水后要立即上肥。”王方辉说,“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减产,但是并不会出现太大的损失。”
现在,只需要继续抢排,但他丝毫不敢离开,并且还时常巡逻,时刻高度关注泗河坝的状况,生怕排水过快引发鼓坝。即便这次大水确实对农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王方辉看来,水多也并不完全是坏事。恰恰相反,这个村子反而因为丰富的水资源如今已经形成了十分不错的经营模式。
土地塌陷、积水,这原本是村子里的棘手问题,但经过王方辉协助村“两委”以技术赋能之后,这里再次焕发出全新的生机。结合水资源丰富的显著特点,新闸村大胆更改原有的耕种结构,明智地选择水生作物种植,成功开发了十分独特的种植+养殖的模式。
“食用藕+小龙虾的池塘目前共有260多亩,进行了外包,每亩预计能收200多斤小龙虾;水稻+螃蟹的模式也很成功,有130亩,去年水稻亩产1300斤,去壳也能收800斤大米,螃蟹选择了更容易养活的青蟹,明年开始要更换更昂贵的大闸蟹。”王方辉介绍说。据悉,这些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30万元。
对于已经颇具规模的新模式,王方辉计划进一步开展旅游与科普。太白湖景区内已经申请了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申请资金20万元用于建设,目前已经选址完成,建成后将用于科普活动。并且,在新闸村也已经筹备“游荷有虾”科普教育基地,并已经申请到5万资金用于建设。
驻村第一书记们以“保一方平安,守一村稳定”的精神,默默拉动着乡村振兴的“大车”。在第一书记工作队的努力下,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的各个村庄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下一步,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第一书记工作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深入挖掘各村的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村集体收入和村民生活水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李彦霏 通讯员 李本强 刘新渝)
阅读量:12.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