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9日讯 为扎实推进“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动员广大青年争做保护母亲河的倡导者、维护者、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全国高校“河小青”20个大学生队伍之一的济宁医学院青“清”小河志愿服务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自泰山脚下沿黄河溯流而上,开展巡河净滩、水质检测、文化传播等志愿服务活动,用脚步丈量母亲河,用行动守护河水青。
绿化环境、协同发展,生态和谐是团队共同期盼的愿景
团队成员们爱河之心重如磐,化身为巡河护河员,在炎炎夏日的酷热中,在大雨滂沱的泥泞中,携带着长夹子、垃圾袋等清洁工具,展开地毯式清理,将沿途的烟头、食物残骸、塑料袋、枯枝等一扫而光。在常态化巡河净滩行动中,涉及河流范围153公里,共计捡拾垃圾约300公斤,累计服务时长140余小时。
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科技发展是团队持之以恒的追求
团队成员们在对黄河岸边堤坝和黄河沿岸两侧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利用先进采水设备,对小浪底、三门峡等50个黄河重要站位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共集水100000ml;依托专业知识,从水质状况、水流状况、河岸带情况、人与河流关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开展河流测评。后续,团队会在水质检测基础上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硅藻检测,建立黄河流域硅藻数据库,及时对比、检测母亲河环境变化。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筑牢安全屏障是团队奋斗的初心
防范青少年溺水,一刻都不能松懈。团队成员结合防溺水知识宣讲、急救知识科普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采用发放宣传单页的形式广泛宣传“防溺水”重要性,依托“三点”,精准发力,开展活动32次,共发放宣传单页3400余份,收集调研问卷856份,覆盖8700余人次。
凝心聚力、赓续精神,文化传承是他们坚定执着的信仰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红色文化传承者,团队成员将自己所学,将黄河文脉精髓传播给更多参观者,全面讲述黄河的自然史、文明史、治理史。
济宁医学院青“清”小河志愿服务队历时14天,全程横跨山东、河南、陕西、山西4省的25个县区,行程3400余公里,沿黄河巡河护河153公里。与此同时,身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青“清”小河志愿服务队成员,利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家乡重点黄河水域展位点水样进行采集,参与人数达207人次,全领域、全方位构建河流检测硅藻数据库。下一步,小“青”将更加坚定保护母亲河的步伐,引领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在其中、奉献在其中,以昂扬斗志继续在传承黄河文化的道路上笃行不辍。
闪电新闻记者 刘萌 通讯员 苏潇男 徐国婧 报道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