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9日讯 近年来,宁津县柴胡店镇立足优势,集聚资源,打造柴胡店镇“红韵古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以王世英村、桃源里社区、崔杨村为三个中心支点,形成“一环三区”发展新格局,成功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今年以来重点打造崔杨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涉及前后寨子李帅小寇尤集李才孟豹崔杨等10个村庄,实施道路交通改造提升,排水沟建设,绿化工程,弱线入地,村里活动场所等工程。
桃源里“三园共建”赋能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打造高品质“新家园”,实施了8个村的拆迁,2770名群众迁入镇驻地,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设了幸福食堂、共富工坊、乡村振兴合伙店、电商孵化基地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街,其中共富工坊带动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打造高标准“农业园”,通过复垦村庄、整理闲散地、流转耕地、清理废弃坑塘等措施,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53万元。打造高效益“工业园”,推动镇村企业进区入园、规范生产,就地转化800多名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每户平均每年增收3万多元。
王世英三产融合先行示范片区。该片区现已成为集泥鳅飞蝗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餐饮美食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片区,飞蝗养殖项目年产飞蝗14.6万公斤,产值73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整合王世英党建联合体内各村530亩坑塘水面资源,年产泥鳅600多吨,年收入突破600万元,为联合体内每个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正在建设的泥鳅深加工项目,年可加工泥鳅食品5000吨,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净利润7500万元以上,增加村集体收入70万元以上,带动村民就业80人。
崔杨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依托生态农业、红色文化、民俗艺术等优势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健全完善“六馆两基地”的新框架,全力构建“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新格局。建设占地1000多亩的苗圃种植基地,发展金银花种植产业,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盘活近160余亩的闲置池塘,进行泥鳅养殖,在集体经济增收上实现由“人工输血”向“自我造血”的突破,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
通讯员 孟广超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