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答记者问|助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山东487条铁路专用线“进港入园”

来源:山东发布

2024-07-19 21:08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答记者问|助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山东487条铁路专用线“进港入园”

来源:山东发布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九大行动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请问,就打好蓝天保卫战,下一步,将如何做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

肖永涛: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省生态环境厅将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持续做好氮氧化物(NOx)和VOCs减排。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紧扣重点领域,深化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推动火电、氧化铝等行业深度治理。鼓励各地重点行业企业因地制宜开展环保绩效提级行动,努力争创环保绩效A级或行业引领性企业,巩固提升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城市建成区内生物质锅炉(含电力)超低排放改造。

二是强化源头防控,开展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持续推进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以石化、有机化工、储油库、港口码头为重点,开展VOCs液体储罐专项治理。做好石化、化工行业集中的工业园区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信息管理平台日常运维监管。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油烟、恶臭异味等扰民问题,加强排查整治,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推动化工、制药、工业涂装等行业,以及垃圾、污水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等加大密闭收集力度,采取除臭措施,防止恶臭污染。

四是鼓励先行先试,稳步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联合省畜牧局印发《山东省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控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密闭圈舍无排气处理设施,粪污处理设施未密闭,以及群众投诉较多的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优先纳入试点范围实施改造,打造畜禽养殖业全流程氨排放控制试点示范标杆项目,促进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氨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5%。

总之,省生态环境厅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扎实做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推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巩固改善,为美丽山东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山东公路运输总量大,如何推动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今年以来有何措施?

赵方德: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相关要求,从第一轮“四减四增”开始,就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推动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京津冀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动铁路货运提量增效。贯彻落实《山东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会同国铁济南局开展山东区域铁路运输互保协议签约,鼓励铁路运输企业与铁路货源量大的企业签订年度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充分利用铁路专用线效能,提高铁路运输比例。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积极引导“公转铁”,路地联合开展座谈、推介、宣贯,走访对接重点企业。

二、强化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货运铁路联网、补网、强链,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入园”,目前全省共有铁路专用线487条。稳步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山东港口集团3个港口、9个港区均已建成疏港铁路并连接至港内,主要港口重要港区均已实现铁路进港,拟新建集疏港铁路项目4个。

三、不断加大港口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力度。日照港深挖“公转铁”增量客户,争取到10项铁路运价下浮政策,上半年“公转铁”运量720万吨。青岛港成功打开山西铝矾土新市场,上半年实现铁路发运净增116万吨;积极对接环渤海湾沿岸和长江流域周边钢厂、铝厂等企业,一对一制定“水路+公路”科学运输方案,上半年干散货转水量达到2233万吨,同比增长20%。山东港口集团积极推进“散改集”业务发展,上半年完成“散改集”箱量145.7万标箱,同比增长25.7%。

四、努力打造山东特色多式联运。深入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连续四年纳入省政府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鼓励多式联运“一箱制”探索,对山东内贸海运“一箱制”业务给予政策支持。上半年,全省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货运量完成4060万吨,同比增长18.5%。沿海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完成203.5万标箱,同比增长15.7%。青岛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连续九年保持全国港口第一。山东中欧班列开行1380列,目前累计开行已突破一万列,国际运营线路增加至54条,通达“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58个城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山东PM2.5连续三年“30+”,请问山东采取了哪些强有力的措施?

肖永涛: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全民共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稳中有进。2023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7.4μg/m3,连续第三年达到“30+”水平,优于国家下达年度目标10%以上,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日照5市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与2017年相比,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31.1%,重污染天数从12.4天减少至5.7天、降幅54%。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深入实施源头减排。连续实施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推动位于原传输通道城市的长流程钢铁产能全部转移退出,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推动实施大型煤电机组“三改联动”1774.5万千瓦,推动保持公路运输比例由增转降趋势,2023年铁路货物周转量比2020年增长18.5%,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5.68万辆。

二是扎实开展工程减排。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淘汰,现有12家长流程钢铁企业10家达到环保绩效A级,227家水泥、焦化企业中除长期停产的外,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工程改造,对1.3万余座工业炉窑、1.5万余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实施综合整治。持续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工程,2批次、14家企业豁免末端治理设施。

三是持续抓好管理减排。持续发挥空气质量高值区管理和大气污染源远程监督帮扶“两个机制”作用,累计推送问题线索1306条,及时督促整改,形成工作闭环。全省城市和县城规划区内规模以上房屋建筑工地、工期超过3个月的市政工程全面落实扬尘治理“六项措施”,经核准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运输车辆全部实现密闭运输。

四是积极做好重污染应对。修订《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持续提升应急减排清单质量,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评级,累计632家企业创建为环保绩效A、B级和行业引领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落实差异化管控要求,力争在最小的范围,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优的应急减排效果。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来源:山东发布 编辑:杨凡 审校:姜东响 主编:刘骏

山东发布

阅读量:8.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