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7-26 14:43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四川广元:用心用情保护好古树名木
来源:广元日报
与金牛道相伴而生、互为依存的翠云廊,是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
为编号南02116古柏搭起“A”字形支撑杆
全面推行“林长+”
古树名木“老有所依”更有保障
翠云廊古柏群以剑州古城为中心,由北、南、西三线呈“人”字形分布的行道古柏群组成,北至昭化古城,南抵阆中古城,西达绵阳梓潼大庙山,总长300余里,沿线有自秦汉以来的古柏2万余株,是当今世界存世最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人工栽植行道树群,被誉为“蜀道奇观”“森林活化石”。
翠云廊广元段贯通剑阁县、昭化区10个乡镇,总里程151公里,现存古柏8471株,平均树龄1050年。翠云廊大柏树湾有古柏301株,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均在此段,被称之为“国之珍宝”“世界奇观”。
炎炎夏日,置身皇柏古道,既可以在凉爽惬意中目睹“两行古柏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的奇异景观,还能切身感受千年古柏、千年古道蕴含着的诗情画意和悠久文明。
再仔细察看一株株枝繁叶茂的古柏,它们腰间均挂着印有二维码的电子身份证护身牌,扫码就能知道树高、树龄、责任单位、管护单位及管护负责人等基本信息,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典故。
这仅是广元市像保护好大熊猫一样保护好古柏,创新“县乡长+林长+树长”管护模式,对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档一人一策”的一个缩影。
剑阁县龙源镇凉胜村古柏护林员付兆伦在翠云廊南段大路岩(小地名)开展古柏管护日常巡护
去年7月以来,广元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举措,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更有保障。
2023年10月,广元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明确:健全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创新“林长+”等模式,深化古树名木离任交接制度,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林长制督导考核范围。
2023年11月,《广元市林长离任交接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九条措施》发布执行。
2024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蜀道古柏风险保障机制,实施翠云廊古柏群科学保护工程,开展蜀道翠云廊柏木补植和后备资源培育。持续深化古柏保护行政公益诉讼,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林长制办公室副主任李国建表示,一年来,广元依托林长制组织体系,完善市、县、乡、村、组五级网格化保护体系,对古树名木逐株落实党员干部+群众+专家+护林员+监督员的“五个一”保护力量,并同步印发《广元市古树名木保护责任清单》,将离任“交树”内容拓展到古树名木分布、生长状况等综合评定,“交印”范围由行政首长扩大到党委、党组、村社支部。
今年2月,剑阁县借鉴历史上的经验做法,进行党政干部古柏保护离任交接,责任范围扩大至全县29个乡镇,交接内容也扩大为管护范围、古柏数量、生长状况和履职情况,对交接前树木清点、资料归档、书面报告进行规范管理。
此外,广元积极推动川陕甘三省毗邻八市检察机关签署《古蜀道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与绵阳、南充等地联合签订《关于加强蜀道古柏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创新设立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司法服务站、检察工作站等,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精准推进生境改造
古树名木“老有所养”更加聚焦
编号南02116古柏,位于翠云廊南段(剑阁县龙源镇青杆村境内),在今年7月实现“新生”。
“树体倾斜严重,就搭起高约6.5米的A字形支撑杆支撑;树池偏矮,就升高0.4米左右,再进行覆土处理……”今年5月,专业技术公司开始对包括编号南02116古柏在内的66株古柏进行濒危古树名木复壮救护。现场负责人王焱介绍说,他们严格按照“一树一策”科学救护要求,将一项项复壮救护落实了到一株株古柏。
千百年来,一株株古树名木不仅长在了广元大地的山野林间,而且长在了广元人民的心坎上。
“看着古树群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我觉得汗水没有白流,打心眼里高兴!”今年58岁的贾成江,家住剑阁县柳沟镇,在翠云廊南段古柏复壮救护现场,冒着烈日扎堡坎20多天。“我们家周围也有不少古柏,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讲要保护好古柏的事情。现在把古柏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把它们留给子孙后代。”
精准推进生境改造受益于精准普查和科技赋能。
去年以来,广元积极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立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充分运用背负式激光雷达、无人机激光雷达等设备,全方位3D扫描古树名木,精准采集树高、胸围、周边地形等数据,构建三维动态数据库,建设“智慧树”综合管理平台,定期监测古柏生长状态等情况。
同时,广元全面开展了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经普查,全市古树名木数量增加到16858株,较2023年底增加5242株。
家底进一步摸清了,该如何让树龄长、脆性大的古树名木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一年来,广元以精准普查为依据和支撑,实行挂牌“加码”保护和“一树一档”管理,全市挂单牌 4343 个、碑牌 10 个、群牌 68 个;编制出台《古柏木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细化养护复壮的具体流程、措施和标准,推进日常养护精细化管理。
按照《古柏木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翠云廊大柏树湾的古树名木均被严格执行了“一树一档”挂牌保护
“我们分批次开展白蚁防治、抗旱保水、树池修建、古树排危等工作,延伸集镇供水管网,修建固定蓄水池,全面增强古树名木防火、抗旱等能力,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科负责人向晖给出数据,去年7月以来,全市各县区采取防腐修补、砌石填土、围栏保护等措施复壮救护古树450余株。
与此同时,广元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建立起古树名木保护补偿、古柏保险保障等机制,加强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及专业公司合作,推动建立古柏研究中心、专家工作站和保护联盟等,攻关无损伤树龄测定、种源扩繁、古柏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等课题研究……
“‘防火灾、防雷击、防风雪、防病虫害、防水土流失、防人为破坏’是古树名木保护的6大关键,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工程师尤鲲鹏举例,今年在翠云廊大柏树湾的184株古柏保护中,升级安装了集森林火灾监测、病虫害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于一体的古柏智慧管理平台,可实现雷击、火情、盗伐等突发情况自动报警,并试点建设古柏保护示范小区,既能改善古柏生存环境,又可以让周边群众享受到古柏保护带来的好处。
填补树洞后的古柏
合理推动综合利用
古树名木“老有所为”更赋成效
古人于蜀道植柏,意在植树表道、以树计里。自战国起,便有了“行道树”的文化内涵。
再后来,“行道树”不仅起到了保护路面、标记里程、指明方向等作用,还具有了作为修栈道“战备树”的作用。
沿着历史的脚步走来,广元的每一株古树名木,几乎都是一部静默厚重的“山河印记”。
在翠云廊里,“隆中对柏”“张飞柏”“阿斗柏”“姜维树”……
在红军路上,“情报传递消息树”“丹心血染枫香树”“屹立不倒‘弹痕松’”“十九位英烈血洒‘红军树’”……
在茶树之中,“秦巴原生古茶群”“七佛贡茶园”“老鹰茶树王”“茶仙檬子树”……
去年以来,广元积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使古树名木“老有所为”更赋成效。
——结合《考古中国:蜀道工作计划(2024—2028 年)》,将蜀道考古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保护利用示范区。汇编《大蜀道古树名木故事集》,打造“柏小青·护蜀道”青少年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古树名木宣传进社区、进景区、进学校等“七进”活动,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弘扬蜀道文化。蜀道翠云廊成功入选100个最美古树群,“剑阁柏”“夫妻柏”入选央视七夕“古树下的告白”活动。
——以“生态振兴”为主线,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古树名木资源活化利用,将古树文化、蜀道文化、三国文化融入村容村貌,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成古树公园6 个、古树群保护示范小区3 个,引导群众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开办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以“古树名木保护利用”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依托翠云廊古柏资源及古蜀道人文历史,在全国生态环境日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活动,积极开展认捐认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推出《点树交印》《信仰之城》等情景剧,规划建设古柏展示中心和AR 露天体验馆,建成翠云廊四川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广元市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基地。打造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古树文创产品,打造古树步道、古树生态科普园等文旅产品,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研学,积极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蜀道文化核心展示区。打造“古蜀道徒步游”产品,规划翠云廊范围内4 小时、5 小时、8小时等3条徒步游线路、全长 57 公里,串联古蜀道广元段遗迹遗存100 余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统计数据显示,去年8月至今年6月,剑门关翠云廊景区接待游客268.98万人次,较同期增长69.79%,特别是翠云廊接待25.95万人次,较同期增长782.65%。今年五一期间,单日游客量突破5.25万人,创历史新高……
通过打造“古蜀道徒步游”产品,让到古蜀道赏古树名木“热”了起来,图为中外游客在古蜀道松宁桥段徒步。
6月27日,广元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广元市委关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优化蜀道翠云廊古柏群落生存环境,健全古树名木市县乡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离任交接制度。
据悉,以实现广元市古树名木资源有效保护为总目标的《广元市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规划》(2024-2033年)也将于近日印发。
按照规划,广元力争到2028年底,古树群、古树后续资源管护率100%,“一树一档”落实率100%,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监管力度显著增强;到2033年,古树名木种质资源保存和扩繁成效明显,古树名木保护标准化体系更加健全,智慧化管理系统和监测体系更加完善……
阅读量:12.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