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发布
2024-06-28 21:37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答记者问|东营33个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片区9月底前全面完工
来源:山东发布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
请问东营市作为国家首批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市,是如何推进试点工作的?
何宪卓:东营试点项目分布在40个片区,总面积17.98万亩,其中拟开发耕地后备资源6.39万亩,计划新增耕地3.48万亩以上;改造提升盐碱耕地11.59万亩。截至目前,2023年、2024年实施的33个片区已全部开工建设,整体施工进度达到64.7%,其中15个片区施工进度超过80%。工作中,东营市按照国家七部委批复方案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试点工作,自觉扛起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探路子、作示范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是高位推进。市委将试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听取情况汇报;市政府每月开会调度,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观摩,全面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专班专注。实行“工作专班+职能组”组织架构,市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业务指导、要素保障、经验推广等4个职能组,从发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务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市工作专班建立挂图作战机制,把40个片区75个项目,按照施工年度列出计划、明确节点,挂图上墙、按周调度。
三是规范运作。按照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导则、验收规程、后期管护利用办法,严把项目建设标准关、质量关。区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盐碱耕地改造提升两类项目,厘清项目建设方案、可研报告、规划设计、预算方案、竣工验收、备案入库等审核流程和责任体系,形成覆盖全流程、各环节的工作规程,确保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是协调联动。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支持试点工作,吸纳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等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专家库,为试点工作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市审计局全过程参与,开展监督检查,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综合监督体系。
总的看,在各级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试点工作高效推进,取得积极进展。按照挂图作战计划,2023年、2024年实施的33个片区将于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工;东营市把2025年实施的7个片区全部提前至今年实施,目前已全部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力争今年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
中新社记者:
开发利用盐碱地对守牢守住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请介绍一下,目前山东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情况。
孟庆峰:省自然资源厅始终高度重视并纵深推进全省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至今,全省1039.67万亩裸土地、其他草地、沙地、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已开发为农用地793.67万亩,其中开发为耕地156.46万亩,占比19.71%。近期,省自然资源厅又利用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分析了山东近5年来的新增耕地情况。结果显示,全省共增加了24.36万亩补充耕地指标,其中来源于盐碱地14.16万亩、其他草地8.64万亩、裸土地1.36万亩、沙地0.19万亩,盐碱地占比达58.13%,为山东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实现耕地总量“三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最新的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山东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东营市、滨州市。当前,国家正在稳步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山东将把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低效闲置建设用地以及适宜恢复为优质耕地的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统筹作为补充耕地来源,确保垦造的耕地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达到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并集中连片、可长期稳定利用。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要求,统筹做好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保护开发利用。一是积极参与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土壤普查,进一步摸清全省盐碱化土地的利用现状,运用好普查成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土调查中的盐碱地只是盐碱化土地中的一部分。二是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全省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自山东开展国家试点以来,省水利厅在支持东营市加快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请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郭忠: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山东现阶段基本省情。特别是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东营市,天然蓄水缺乏,水资源承载压力大,严重依赖黄河水。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供水保障面临更大挑战。自国家在东营市设立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以来,省水利厅高度重视,务实担当,积极探索做好用水保障相关工作,支持东营加快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是协调增加引黄计划,保障试点用水需求。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山东黄河河务局积极向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汇报争取黄河水专项指标。经积极争取,连续两年通过调剂省内预留引黄指标,为东营市增加年度用水计划,其中2023年增加1680万立方米、2024年增加5156.64万立方米,专项用于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二是创新开展水权交易,拓宽水源保障渠道。近年来,探索创新水资源市场化交易理念思路,大力推行水权交易改革。省水利厅积极协调山东黄河河务局,指导东营市与胶东四市之间开展长江水与黄河水指标置换交易,东营市利用引黄工程体系就近引用黄河水,通过胶东调水工程将等量的长江水置换到胶东四市,2022-2023年度、2023-2024年度先后完成长江水、黄河水跨市用水指标交易9000万立方米、1.54亿立方米,有效破解了东营市“黄河水不够用、长江水用不足”难题,实现“近水近用”、科学配置,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试点用水需求。
三是推动深度节水控水,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深入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落实南水北调受水区全面节水策略,指导东营市制定《东营市节水控水管理办法》,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推进再生水、淡化海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非常规水利用规模,以缓解东营市引黄供需矛盾。同时,支持东营市将保障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的引调水、水系连通、水库建设等项目,优先纳入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清单,提升水资源科学配置和综合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东营市有1处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列入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计划,总投资7.8亿元,试点项目区域农业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阅读量:12.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