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宁津县津城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室商出“互联网+农村产权”式跨越 让“沉睡资源”变“流动资本”

来源:宁津融媒

2024-07-01 15:31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日讯 “后岳村往年粮食产量大说明土壤肥力够,土地连块也便于机械化种植,而且周边水源丰富能够给麦田提供充足水分……快快快,再把每亩承包价格加到1000元。”在津城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室会议室,参与土地承包线上竞价的王先生边说边竞价。经过激烈的自由竞价,最终以1200元/亩/年成交,溢价400元,溢价率高达50%,整个发包过程实行全流程电子化、全程留痕可溯、全程网上监督,让交易活动从“面对面”变为“键对键”,大大节约竞买人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有效避免了暗箱操作。

自宁津县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工作以来,津城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室深入基层调研、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沟通村集体产权项目、流转意向等,商出“互联网+农村产权”式跨越。

信息共享,变“天女散花”为“靶向聚焦”

2024年津城街道农村清产核资共核实集体资产1.388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7.71万亩。为将街道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从而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能够整体挂网推介,吸引优质企业、资金到街道投资发展农业产业,发挥产业“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联农带农效益,津城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室按照“党委有声音、政协有响应,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跟进”原则,通过详细调研,敲定了依托山东省产权交易平台打造“土地超市”模式,即分散的土地资源再统一“搬进”产权交易平台“超市”。各类需求客户只需在平台挑选合适的资源,各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在流转后得到充分利用,有了“好去处”,焕发新活力。

截至目前,街道交易土地承包经营权3宗、面积451.23亩,交易金额48.19万元;交易四荒地2宗,涉及金额9万元。

红利推动,变“要我交易”为“我要交易”

在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线上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街道还积极探索集流转、鉴定、交易、监管“四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

“我们村245.7亩土地承包项目中,其中50.46亩属于村集体土地,是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的。平台操作费用低、公开透明,通过交易竞拍,流转资金除了发给村民之外,还为村集体创收了6万元的土地管理收入,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津城街道后岳村党支部书记贾万岭说,“以前村里进行土地发包,都是村干部最挠头的时候,被质疑优亲厚友。如今村民可线上参与竞价承包,通过交易平台进行土地流转交易,虽然前期工作量增多,但报名、审核、竞价都在网上完成,交易过程公开透明,纠纷少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累点心里也高兴。”

这鲜活的红利收益案例,不仅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持续推动了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群众增收,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群众参与农村产权交易中,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截至目前,已服务农户1400余户,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免收服务费0.4万元。

联动共赢,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

“以前没有平台,我们只能私下自己找企业,跑手续,用时长、不便捷还存在群众不理解的情况。”罗庄村党支部书记单磊磊介绍,“今年4月土地流转项目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招投标的,平台操作简捷方便、公开透明、费用低,花费群众也一目了然。”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和阳光交易具有天然的“防腐”属性,按照“清查一批、核实一批、交易一批”的要求,及时将清查核实后的产权纳入交易范围,做好结果跟踪,实现产权交易“应进必进、阳光交易”。纪工委针对农村集体“三资”方面存在集体财物和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资源闲置、工程项目和债权债务管控存在潜在风险等问题,开展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督,事前督促经管站对街道64个行政村的“三资”开展全面摸排,建立村级“三资”台账,并及时修正录入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系统。事中监督产权交易中心规范程序,对可交易资源资产全部挂牌交易,做到应进必进,阳光交易,减少权力寻租机会,保证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事后监督村级对交易的资产、资源、资金信息进行公开公示,并及时录入县级平台,让村集体“三资”晒在“阳光”下,实现基层治理有效。

汇聚合力,变“蜻蜓点水”为“解剖麻雀”

在调研过程中,县农业界别政协委员王爱新发现农村产权交易涉及农业、水利、三资管理等多个业务交叉,村集体整理农村产权交易材料要跑多个部门,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撰写《关于有效推进农村产权线上交易的若干建议》报津城街道协助办理。街道成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党建办、纪工委、农业办等18个部门,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服务的初心和动力。在没有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以前,群众都是自己到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去办理土地流转事宜,也没有经过广泛的宣传引导。现在,我们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管是集体还是群众,只要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交易。”县政协委员、津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浩然说。

津城街道对64个行政村、92个村级网格开展系列培训、专题培训,将培训打造成津城街道的亮点工作,成为打造津城新农人的助推器,截至目前,已开展拼多多电商平台实操运营、婴幼儿照护技能等培训6场次。除政务官方网站外,广泛运用“活力津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自媒体,长期宣传“三农”政策与交易成果,形成矩阵式宣传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通讯员:吴浩然

来源:宁津融媒 编辑:津城街道 责编:董玲玲 审校:姜东响 主编:韩信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宁津融媒

作者:津城街道

阅读量:17.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