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电动车“不上楼”再出实招——“蓝盾工程”升级版,解锁电动车治理“新密码”

来源:掌上平阴

2024-07-09 15:35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9日讯 “盼星星盼月亮,我们小区新安装的电动车智能充电桩终于用上了!居民没有拿一分钱,政府不仅给我们建起了这么多充电车棚和充电桩,而且还让我们用上了平价电,把好事实实在在地办到我们群众心坎里了!”当从榆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尹鹏手中接过第一张充电卡时,国立御景小区的于女士激动地说。

这是7月3日,发生在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云翠社区国立御景小区“绿色充电,乐享生活”电卡充值活动现场的一幕。社区居民之所以对这件看似很小的举措连连称赞,就是因为“关键小事”里蕴含着“民生大事”。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由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问题涉及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每天有大量电动自行车需要存放、充电,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榆山街道作为平阴县城的主城区更是责任重大。街道辖区常住人口13万人,有216个小区,高层楼房397栋,电梯1026套,住户23185户,电瓶车保有量约38256辆。如何有效破解电动车治理难题,考验着榆山街道治理者的智慧和能力。

其实,早在2021年,榆山街道便依托“蓝盾工程”,探索出了一条“电动车不上楼”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当时,榆山街道针对电动车随意停放在架空层或违规入户充电等现象,积极推动“充电车棚+电梯阻车系统”双管齐下,在全县率先掀起“楼道革命”,此举既呼应了多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也打通了社区治理的多重通道,破解了“禁止电动车上楼”治理难题,解决了“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具有典型样板意义和推广价值。
“蓝盾工程”实施以来,在电动车“不上楼”方面发挥了实打实的巨大作用,兼顾了民生与安全,也收获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动车数量的增加,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也相继出现,如何探寻电动自行车治理最优解决方案,榆山街道一直再思索、再创新。
榆山街道坚持顺势而为、造势而起、乘势而上,持续深化“蓝盾工程”,创新推出了升级版本,并放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高度来推动落实,由红色物业牵头建设,按照“宜棚则棚、宜桩则桩”的原则,继续在具备条件的小区建设充电车棚和电梯阻车系统,着力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用电风险和保障城市运行安全这一基层治理难题。

国立御景小区就是“蓝盾工程”升级版试点小区之一。 前期,为了推进该充电项目尽快落地惠民,云翠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入户征集居民意见。在入户过程中,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街道“双肩走格”“干杯议事”“一户一码”三大社会治理法宝的作用,跟社区群众话家常、讲政策,赢得了社区群众的广泛支持。经过15天的建设、安装和调试,国立御景小区的充电桩工程圆满完工。目前共建设2个车棚、103个充电桩、充电插头200余个,安装好的充电桩设置了防漏电充电端口,还加装了耐晒防水车衣,既可以遮挡阳光,避免高温曝晒,又能遮风挡雨,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安全停车及充电需求。

“为了确保新建充电车棚和充电桩的安全、有效使用,我们社区联合街道和美物业、和美城居有限公司,上门为国立御景小区居民举办了‘绿色充电,乐享生活’电卡充值活动,并实行平民电价,真正做到便民惠民。”云翠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翠伏向记者介绍,充电车棚和充电桩的建设,不仅从源头上治理了电动车飞线充电、上楼充电、乱停乱放的现象,也为群众营造了安全有序的居住环境,切实把问题解决在了群众“家门口”,深受群众欢迎。

榆山街道“蓝盾工程”升级版,有效找到了电瓶车进楼充电被“堵”和居民合理充电需求得以“疏”导的结合点,,既“堵”住了安全隐患的风险点,也“疏”通了民心民意,深化了榆山街道电动自行车治理的新路径。
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破解电动车治理难题的过程中,既要看见风险,更要正视需求。榆山街道将切实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考虑,持续将“蓝盾工程”升级版做优做实,不断探索电动车长效治理的“良方”,更好地做好公共服务,与百姓达成一致、良性互动,积极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进一步提升电动车治理成效,降低辖区安全生产隐患,营造安定和谐的环境,努力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来源:掌上平阴 编辑:丁维敏 责编:苏后生 审校:姜东响 主编:郭常宏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掌上平阴

作者:丁维敏

阅读量:21.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