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晚报
2024-09-05 10:36
发表于山东
初秋的晨曦中,桓台县索镇街道张桥村的大田里一片繁忙景象。清晨4点,第一缕阳光尚未洒向田野,驻村“第一书记”孙保强便已与村民们投入到了鲜糯玉米的抢收工作中。这不仅仅是一场跟时间的赛跑,更是对辛勤耕耘者的承诺与守护。
张桥村的这20余亩鲜糯玉米地,是村里种粮大户荆秀芹的心血所在。不同于普通玉米,鲜糯玉米以其皮薄肉嫩、口感香甜著称,却也因这一特性而增加了采摘的难度。为避免机械作业损伤脆弱的玉米粒,影响其卖相与品质,村民们不得不放弃效率更高的机械收割,转而采用最传统、最费力的手工作业方式。一颗颗饱满的玉米,在晨光中闪耀着金色的希望,也凝聚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面对“秋老虎”的“烤”验,孙保强没有退缩,他与村民们一同在田间挥汗如雨。这让荆秀芹心中充满了感激:“孙书记不仅是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更是我们的贴心人。这么热的天,他还坚持来地里帮忙,这样的好书记,真是难得!”
然而,孙保强的助力远不止于此。去年,当荆秀芹首次尝试种植鲜糯玉米并取得丰收,却面临销售难题时,孙保强敏锐地洞察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及时伸出援手,创新性地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为荆秀芹打开了销路。短短十几天内,2.5万公斤鲜糯玉米便销售一空,不仅解决了储存难题,更让荆秀芹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今年,孙保强更是将直播间搬到了收获现场,让新鲜“出炉”的玉米第一时间触达消费者,不仅保证了玉米的新鲜度,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直供模式,不仅赢得了市民的青睐,更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有了孙书记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扩大种植规模,让‘丰收’真正变成‘增收’。”
孙保强深知,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他的职责不仅是帮助村民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要为村庄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因此,他积极搭建“第一书记”助农直播间,不仅限于销售鲜糯玉米,还涵盖了白菜、萝卜等多种农产品,以及炒锅饼、玉米碴等深加工产品,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体系。这不仅有效缓解了村民的销售压力,也为张桥村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种粮农户的每一分收获都来之不易,我们不能让他们的努力因销售不畅而付诸东流。”孙保强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驻村更要‘驻心’”的深刻内涵,他相信,通过直播带货这一新兴销售模式,可以缩短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同时,他也期待通过这一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农村、投身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记者 于谦 通讯员 杨琥 张景富 田阳
阅读量:14.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