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病原体。HIV感染及其传播是全球面临的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在这一问题上,女性感染者,尤其是孕产妇,构成了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群体,那么HIV感染孕妈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呢。
一、HIV感染途径及孕期感染HIV的危害
HIV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和母婴传播。孕期感染艾滋病毒,会导致自然流产、死胎、低出生体重、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结局的发生。若未及时发现感染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治疗,可导致胎儿感染HIV。
二、孕期何时检测HIV
①早孕建册时
在您发现妊娠后,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健康手册》,医生会为您提供规范的艾滋病抗体筛查检测,而且是免费的哦!
②产前检查时
在您去助产医疗机构进行首次产前检查时,若孕早期未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检测,医生也会为您提供规范的艾滋病抗体筛查检测。
③分娩前
若孕期未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检测者,入院时应进行检测;即使孕早期艾滋病抗体筛查为阴性,孕晚期也要再次检测艾滋病抗体筛查。
三、孕期感染HIV怎么办?
孕妇一旦被确诊为艾滋病毒感染,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医生会根据母胎情况综合考虑,尽早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孕期抗病毒药物由山东临床公卫中心免费提供)。怀孕期间提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两个原因:治疗妇女的艾滋病毒感染和预防母婴传播。关于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具有致畸作用。
目前认可治疗HIV感染的有效途径为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cART是指使用包含2种或3种不同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联合疗法。自ART应用以来,HIV感染者的生存率明显升高,母婴传播率逐年下降。无论CD4细胞计数、血浆HIV病毒载量或疾病临床分期如何,感染HIV的妊娠期女性均应接受ART治疗。
ART应用的启动时机:妊娠女性一旦检测到HIV感染,或确诊HIV感染但还未接受ART治疗的女性确认妊娠,应立即启动ART治疗。越早启用ART治疗,垂直传播风险率越低。接受cART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病毒载量,治疗初期每月进行一次HIV病毒载量检测,直至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然后每3个月检测一次。
关于分娩方式的建议:对孕36周或分娩前4周内孕妇进行HIV-RNA检测。如HIV-RNA载量>1000拷贝/mL或者HIV病毒载量不详时,建议在孕38周实行计划剖宫产,以降低围生期HIV传播风险。对于孕晚期病毒载量 1000拷贝/mL,或已经临产的孕产妇,不建议施行剖宫产。
关于分娩时的注意事项:由于使用胎儿头皮电极监控胎心率、人工破膜、产钳或负压吸引器辅助分娩有可能增加HIV母婴传播风险,除非产科有明确的指征通常不建议实行这些操作。
四、HIV感染孕妈妈的产后管理
①HIV阳性产妇在分娩后不应终止cART。如果原先的方案已经达到HIV-RNA检测不到的水平,可以使用原方案继续进行治疗。如果原方案在用药半年以上不能达到病毒学抑制效果,应进行HIV耐药检测。
②新生儿保健要点:对于cART后病毒完全控制的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应按我国新生儿常规保健要求为婴儿提供免疫接种、膳食营养、生长发育等保健服务。无论是延迟脐带结扎还是早期脐带结扎,以及产后新生儿是否洗浴,均不会增加HIV的传播。
③新生儿预防用药:对所有的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母婴传播风险评估,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孕产妇所生儿童为艾滋病高暴露风险儿童:1 感染孕产妇孕晚期HIV病毒载量 50拷贝/mL;2 感染孕产妇无孕晚期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孕期cART不足12周;3 孕产妇临产时或分娩后HIV初筛试验阳性。对于普通暴露风险儿童,应当在出生后6h内尽早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高暴露风险儿童应在出生后6h内尽早开始服用三联抗病毒药物至出生后6周。
④产后喂养指导:HIV阳性孕产妇在妊娠和母乳喂养期间应持续接受cART。母乳喂养期间,加强cART依从性教育并监测病毒载量(每1-2个月)。母乳喂养期间婴儿每3个月检测一次病原学指标,在停止母乳喂养后4-6周、3个月和6个月复查病原学指标。
⑤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检测: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48小时内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之后在6周以及3个月进行复查。母乳喂养儿童应在结束喂养后4-6周、3个月及6个月进行HIV核酸检测。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后12个月和18个月时检测HIV抗体。核酸检测阴性而18个月时抗体阳性的HIV暴露儿童应每隔3-6个月检测HIV抗体,直至抗体转阴。
HIV阳性孕产妇的全程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这一管理流程对于维护母亲和婴儿的健康、防止疾病的传播以及提升整体的医疗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讯员 孙方雷 报道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