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发布
2024-08-15 14:21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答记者问|租用电动爬楼机等设备也能报销,这个市分享长护险共赢经验→
来源:山东发布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医疗保障局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有关情况。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山东是首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关于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后,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葛玉桂: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民政厅、省医保局等部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新模式,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实现良性融合发展。在医养结合实践过程中,山东注重发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导向作用,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拓展服务内涵,机构数量和覆盖人数均为全国第一,有效满足了失能老年人的医养需求。2024年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山东为首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对山东的医养结合工作给予了肯定。下一步,山东将认真落实《若干措施》,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承担长期护理服务的主体单位。近年来,随着长期护理保险的提标扩面,承担长期护理服务的机构也实现快速发展。以医养结合机构和护理院为例,截至2024年7月底,全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000家,护理院(站)155家,较2018年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时,增幅分别达到197%、154%,这些机构中近80%的是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根据资质不同开展专护、院护和家护等长期护理服务。下一步,山东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积极申报长期护理定点单位,支持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或利用闲置资源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不断满足失能老年人医养需求。
二是持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解决好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是医养结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一步,山东将推动居家护理、机构护理服务资源整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整合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和“护理网+护理”等方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居家社区,实现送医上门,资源下沉。开展医养结合机构质量提升行动,鼓励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护理服务机构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将符合规定的康复服务、安宁疗护等项目纳入长期护理支付范围,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三是持续拉动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以《若干措施》的实施为契机,围绕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跨区域深度结合,培育打造若干先进健康养老制造集群。加大康复护理、康复辅助、智能看护、智慧养老系统等产品研发推广力度,丰富老年人生活护理、日用辅助等养老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发购物、出行、物流、家政等适老化互联网应用软件,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事业和产业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山东台综合广播记者:
据了解,滨州市开展了长护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工作,请问该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孔磊:自2022年5月以来,滨州市医保局在全省率先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工作,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和“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双试点融合,切实解决康复辅助器具价格高“买不起”、使用周期短“不想买”、产品渠道少“买不到”的问题。采取以租代购、长护补贴、上门服务模式,有效推动群众护理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互融互助,实现失能群众、健康产业、医保基金“三方共赢”。
一是紧盯民生需求,提升失能人员生活品质。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论证、实地调研等方式,首批将3大类55种群众需求较大的辅具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截至7月底,全市已有754名失能人员通过长护险租赁到适宜的康复辅助器具共计1628件,为群众节省购买资金420万元。同时,提升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例如,许多原本因行动不便而无法出门的失能人员,现在借助租赁的电动爬楼机、轮椅车等设备,能够重新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为失能人员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二是赋能产业升级,助力滨州银发经济发展。滨州市充分考察本市医养健康产业现状,通过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确定康复辅助器具定点租赁机构,并将租赁价格压缩到合理水平,既保障了患者的权益,又促进企业的产能提升。滨州市制定了包括租赁申请、资格审核、适配评估、协议签署、配送安装、回访指导、器具回收等环节的标准化流程,不仅规范了市场行为,还引导13家康复辅助器具生产、销售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步入标准化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康复辅助器具生产、销售、配送、租赁一条龙产业,年产值增加3800万元。
三是优化资金结构,提高长护险基金使用效能。在资金利用方面,滨州市按照“康养必需、保障基本、费用共担、合理定价、安全环保”的原则,对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实行限额管理,限额内职工长护险基金报销70%,有效提升了职工长护险基金的使用效能。租赁服务启动以来,职工长护险基金已支付264万元。
下一步滨州市将继续总结前期经验,进一步扩大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目录范围,让器具租赁在支持银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居民长护险康复器具租赁工作试点,让更多的失能群众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
新黄河记者:
失能人员有的可以在家里享受居家护理,有的需要到专业机构享受机构护理,请问哪些机构可以申请作为定点护理机构,为失能人员提供服务?
李伟光:对护理服务机构实行定点管理,是为了规范长期护理服务行为,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使用效能,保障照护服务质量。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已有2908家,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疗机构占60%左右,养老机构和护理院占40%左右,基本满足了失能人员照护服务需求。已取得卫生健康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在民政部门依法办理登记备案的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业务范围包括护理服务、养老服务、照护服务、养护服务的其他服务机构,都可以申请成为定点长护服务机构。
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定点工作,山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如,在纳入条件上对各类机构一视同仁,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纳入定点范围,不管机构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以便参保人员享受到规范统一的护理服务;在纳入程序上对各类机构公开透明,凡符合定点条件的机构提交申请后,医保部门按照统一的流程开展评估,经评估符合基本规定要求的,可纳入定点范围,并向社会公布,供失能人员自主选择作为定点。定点机构收住失能人员发生的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医保经办机构及时结算拨付,确保其获得稳定的发展资金来源。
山东在此次文件中也明确了通过政策推动,引导一、二级医疗机构将部分使用不充分的医疗床位转型为养老或护理床位,既能发挥放大现有服务资源优势,又能进一步扩大定点护理机构范围,稳步提高护理服务资源供给,更能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整合式服务。比如,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通过乡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将30余张床位改成长护床位,让近90名老人享受到医疗、康复、护理的“无缝衔接”式服务。
当然,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人群,基金也是有限的,为了促进有序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可持续发展,文件要求各市根据参保人规模、基金支付能力、人口分布等情况,制定本地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总体规划,统筹区域内城乡定点机构布局,促进护理服务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阅读量:13.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