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收起煤油灯,点亮未来路——从最后一个通电村到脱贫致富第一村的转变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10-11 11:18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收起煤油灯,点亮未来路——从最后一个通电村到脱贫致富第一村的转变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1998年全国启动农网改造,解决农民用上电的问题。1999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最后一个黄茅镇大土村通电时,一用户家中安装灯泡,老人家用棉布小心翼翼的收起用了几十年的煤油灯,掩藏不住心中的喜悦,这张珍贵的照片定格了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1999年12月9日黄茅镇大土村谢正生家中通电,当灯亮的那一刻,谢正生的母亲小心翼翼的用棉布将煤油灯包裹着收藏起来…

1999年以前,因交通条件差,地理环境复杂,万载县大土村电力建设大大落后于全县其它地区,未实现通电。很长一段时间里,想电、盼电、等电是村民们梦寐以求的“心事”。为了如期完成工程任务,照片中时任县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辛健琳与技术工程人员一道一直驻扎在村里。水泥杆、电线、横担金具、变压器等共约4万多斤物资,十几公里的山路,他们全程步行,肩挑背负。整整半个月吃住在山上,硬是在大山里架设出了一条近5公里长的电力线路,装上了村里第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提前在春节前全村实现户户通电,让老百姓过一个亮堂的春节。

讲起25年前全村通电的场景,村民们还记忆尤新。大土村党支部老书记温俊招感慨到:“那天一大早,大土村全村老少都争着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村民们喜气洋洋,拉着大横幅,捧着大红花,敲着铜锣,打着大鼓,整个村子比过年还热闹,就期待着亲眼目睹村里的这件大喜事。合闸送电的那一刻,鞭炮声、锣鼓声、鼓掌声、欢笑声……大土村用狂肆的喧嚣彻底告别了该村无电的历史。通上了电,从此过上了和镇里人一样的亮堂生活,用村民的话说,咱们也是有电的人了。”

25年后的今天,黄茅镇大土村让“点灯不用油,磨面不用牛,牵着龙王走,水往高处流”的神话变为现实。如今的大土村,村集体经济用电量和电网扩建量在2023年全县村组中名列前茅,成为湘赣边有名的致富带头村!

图为:万载县黄茅贵山花炮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对各个环节分区管理。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与湖南浏阳毗邻的万载黄茅作为全国花炮之乡,这里的花炮产业成为万载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今有了充足的电力,实现电气化制炮,品质提高了,我的花炮产销两旺,获得丰厚的效益,这全得益于可靠供电啊!”贵山花炮厂老板刘家云就是其中的一位,借助电力的东风,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他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黄茅花炮产业发展迅速,花炮身价也倍增,销量也翻了几倍,现在,黄茅花炮已经真正成为了支柱产业,村民们也可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得益于农网供电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大土村还通过挖掘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发展有机菜园特色产业,成立村经济合作社,谋划形成占地400亩的循环生态农业园,陆续建成数十亩中华鲟养殖基地;高产油茶林1万亩,果蔬基地100余亩,垂钓中心100余亩。30余亩采摘中心。曾经的最后通电村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村里多个合作社接入电源,铺设内部线路,还安装多台变压设备,保障村经济发展用电。“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0余万元,其中园区农产品销售收入近40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益10万元,今年还要增长10%。”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说道,“有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还将陆续建成共享菜园、农耕体验区、海滩休闲区等多个户趣味体验项目,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大土村西接浏阳文家市镇,北屏浏阳小河乡,通过挖掘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立足村情、因地制宜,打造成为湘赣边旅游名村。大土村曾是土地革命时期“文家市秋收起义”失败后革命队伍转移和分散发展革命事业的主要地区。涌现了以彭盛将军为代表的一大批红军和200多名革命烈士,有金钟湖革命烈士公墓、和彭盛将军故居。大土村主动加入“湘赣边红色培训联合体”和“两小时红色旅游圈”,成为3条“重走长征路”红色主题旅游线路之一。积极打造“湘赣无边界、这里是秋收”文旅品牌和“秋收起义·湘赣红旗”“革命圣地·不忘初心”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此,大土村总投资280多万,其中县美丽建设资金180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100多万。整个建设以“秀美大土.美丽宜居”为主题,先后完成1.3公里主干道改扩建、1.3公里沿路住户地面改造、2.2公里沟渠管网改造、1.5公里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完成0.5公里改江河整治、8000㎡地面整治、分类型完成60栋民居屋面改造等环境整治提升;完成300米文化墙、360平方娱乐广场、4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

图为:万载县大土村新农村建设错落有致的乡村民居。

如今,大土村研学氛围浓厚,一河两岸“秀美改江河.一夜山水梦”旅游路线基本成型,红农旅融合大文章正在徐徐展开,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随着乡镇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壮大,每年的电量增长率接近15%,国网万载县供电公司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结合配网123工程实施,仅三年为镇累计投资3270.5308万元,电网建设投资总量在县乡镇名列前茅,其中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6.27km,新建和改造变压器61台、总容量9000kVA),改造低压线路223.285km,为农民幸福生活、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从“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山”,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现在,大土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利用绿水青山发展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大道。村里发展了,有了好盼头,曾经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又陆陆续续回来了,他们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从收起的煤油灯到智能用电,通电点亮的不仅仅是一盏灯,也点亮了村民们心里的幸福之光,致富之光。历史在这里实现了跨越。

审签:朱磊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凡 审校:怀初侠 主编:韩信

江西新闻

作者:易洪 卢蓓

阅读量:28.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