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8日讯 近年来,蒙阴县紧抓兔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发挥党组织优势,利用合作社把企业、群众组织起来发展智慧化、规模化养兔,让小兔子拉动十亿元产业链,实现“四联共富”。
走进智慧兔联合社的种源培育与智控中心,智慧管理平台上清楚的显示着各合作社代养基地、社员代养点,以及兔肉加工车间的实时画面,同时对养殖环境进行自动调控,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智慧养兔管理系统。
王锋从十几岁开始养殖兔子,从养兔、研发设备,到育种,逐渐把事业做大,成为了当地的龙头企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蒙阴县养兔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长毛兔之乡”。抓住兔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垛庄镇领办成立了蒙阴县智慧兔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全县6个镇街的37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及社员,与兔兔集团强强联合,规划建设育种和养殖循环经济园区。王锋被聘请为联合社的职业经理人,他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
联合社创新“四联共富”发展模式,通过“联合社+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联农带农,联合社负责为项目发展流转土地,分派代养订单;企业负责制定养殖计划,提供统一设备、育种、饲料、培训、防疫、回收的“六统一”服务;合作社及社员负责承接代养任务。6个镇街37个村集体实现年增收185万元,村均增收5万元。
合作社社员也可以改造庭院,安装自动化养兔设备或集装箱移动兔舍,因地制宜发展合作代养。今年80岁的社员杨元吉,在自家院子内改造了标准化兔舍,每批代养430只兔子,年增收1.5万元。
围绕兔产业,联合社还与兔兔集团合作,在嘉鸿食品产业园建设了肉兔加工厂,建设完善了上游设备智造、饲料供应,中游种兔繁育、标准化养殖,下游屠宰分割、食品加工的全产业链,推动兔产业转型升级。力争3—5年总产值达到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实现“一只小兔子,拉动十亿元产业链”发展目标,打造全国最大的兔产品生产县和兔产业第一品牌。(记者 王成娟 王世昌)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