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东营:“良种 良法 良技” 让盐碱地变良田

来源:东营新闻

2024-11-22 12:02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2日讯 近年来,东营市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和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坚持“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不断释放。
眼下,在河口杰灏农业种植棚里红彤彤的草莓西红柿挂满枝头,十分诱人。作为企业精心培育的新品种,这100多亩富硒草莓西红柿一上市就深受青睐。
东营河口杰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隋锋:“我们通过对温差、水分和肥料的精准人为调整,以及细致的栽培管理,确保了西红柿的品质。”
杰灏所在的河口区六合街道属重度盐碱地,平均盐度在千分之八,当地经过多年探索,逐步摸索出一条成熟的蔬菜种植产业化路子,先后种植过各类蔬菜品种20多类,产能上限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2022年,东营市在河口试点“良种+良法”种植模式,杰灏当年就创造了高产纪录,每亩产量高达1万多斤,草莓西红柿基地总产量达到了120万斤以上。
东营河口杰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隋锋:“我们还采用了物理补光、土壤改良剂、菌渣种植、菌肥施用和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在盐碱地上培育出了独特风味的草莓番茄。”
良种、良法带来了盐碱地产量的提升,好的农机设备同样激发着新潜能。当前,在黄河流域最大机的采棉种植基地——利津春喜农机专业合作社机采收现场,国产“自走摘锭式”采棉机首次在这里亮相。它由利津春喜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浙江厂家共同研发定制,能适应各种地块、规模、行距的棉田,与进口机具相比,具有更好的推广价值。
山东省农科院经作所二级研究员董合忠:“我们现在的采棉机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的采棉机,美国的一台采棉机要400多万元,我们现在不到100万元就生产出来。”
通过轻简高效植棉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春喜农机一举破除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但解除了人工成本的困扰,还实现了重度盐碱地的高产目标。
利津春喜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管理员王遵凯:“原先咱这片重度盐碱地,含盐量在千分之四以上,不但种不了粮食,一家一户种植的棉花产量也非常的低,也不过亩产200斤,规模化种植机采棉,通过土地整理,等行距播种,合理密植,实现了增产的目标,目前实测流量能达到亩产500斤以上。 ”
“良种”“良法”“良技”的共同发力,让东营的盐碱地变成了沃野良田。当前,东营市依托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试验示范各类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943个,累计推广各类新品种、新技术超过1400万亩,让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东营模式”“东营经验”惠及全国。
青岛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理事长尚书旗:“我们现在这个黄三角智能模具装备产业研究院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因为我们那么多、接近几亿亩的盐碱地,如果是把它开发出来,真正利用起来,这些农机装备那是非常有应用的前景,市场也是。”

记者 侯泮泽 张若晗 河口台 綦耀东 利津台 刘明阳 吴乐乐 编辑 徐宁


来源:东营新闻 编辑:郭立平 责编:刘稳稳 审校:杨敏 主编:崔维莉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东营广电

作者:郭立平

阅读量:17.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