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11-09 13:23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健康侦探】什么是抗性淀粉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米、面类食物在烹饪的过程中,有“糊化”作用,指的是在高温环境下,水分子使淀粉溶胀、崩解,使得淀粉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成单糖。而且烹饪的时间越久,淀粉糊化的就越彻底,所以长时间熬煮的粥和面条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做好的米饭冷却时,已经糊化的淀粉会因为蒸发而失去水分,淀粉分子结构会变得更加紧密,甚至可以抵抗消化酶的分解,变得不易消化,所以被称为“抗性淀粉”,其GI值约为40,对血糖的影响很小。米饭、馒头在室温自然冷却时,并不会生成较多的抗性淀粉。形成抗性淀粉的最佳温度在0~4℃,也就是说,要把主食放到冰箱冷藏才会生成较多的抗性淀粉。但是要注意的是,当这些主食被重新加热时,抗性淀粉含量又会下降。也就是说,想产生好的控糖作用,就需要直接吃冰冷、脱水、发硬的米饭和馒头才可以。但是冰冷的温度会刺激胃黏膜收缩,减少血流量,发硬的食物还会与胃黏膜摩擦造成机械损伤,而且食物在放冷的过程中,容易被细菌污染。所以吃冷饭控糖会伤胃,得不偿失。
阅读量:26.4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