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你被“圣黛CP”甜到了吗?

来源:山东宣传

2024-11-16 13:28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你被“圣黛CP”甜到了吗?

来源:山东宣传

“林黛玉在桃树林葬花,悟空在树上吃桃子,边吃边说:‘花够吗?不够再给你摇点’。”

“林妹妹身体不好,正好拿唐僧肉给她补一补。”

“谁欺负林妹妹?吃俺老孙一棒!”

……

最近,关于“林黛玉爱上孙悟空”的话题火爆全网,两个毫不相干的小说人物被网友强行组成了“圣黛CP”,相关视频在各大平台点击量惊人。“圣黛CP”——如此跨次元的组合,怎么就戳中了网友们的兴奋点?

对情感话题的关注映射着人们对幸福婚恋的理解与期盼。

“圣黛CP”乍一听很是“无厘头”,但仔细瞧来还挺“门当户对”:一个西游第一男主,一个红楼第一女主;一个西游人气TOP,一个红楼流量担当;一个齐天大圣,一个世外仙姝……难怪有人说,这妥妥的木石前盟才真真是绝配。

性格互补。性格互补能让伴侣在差异中寻求共鸣,在互补中促进成长,从而成就一段长久而美好的爱情。在人们的理解中,外向活泼的孙悟空可以带给内向敏感的林黛玉以勇气,而黛玉的细腻与耐心可以为悟空提供心灵慰藉与依靠。

书中黛玉的忧郁浸染落花,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吐血而成,但孙悟空如同一道冲破阴霾的阳光,那句“天地本不全,经卷残缺也应不全之理”中的豁达不羁似乎能够为黛玉带来无尽的生机与希望。有网友说:“如果林黛玉和孙悟空在一起,恐怕就不会葬花了。”

可不是么?黛玉这种敏感内耗严重的人,就需要猴哥这种简单粗暴、打直球的偏袒,也就是当下最流行的“明目张胆的偏爱”。

反观宝玉和黛玉的相处,两个脆弱而敏感的人在不断的争吵中,只有一方不断地退让和委曲求全,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委屈就像堆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精神默契。“圣黛CP”难能可贵的是彼此可以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对方都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最恰当的回应。这种默契,就像是心有灵犀,让伴侣的情感紧密相连。

首先,这对CP有相似的底层情结。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与独身一人、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具有同样的孤独感。不知道他们相遇的那一瞬间,会不会感叹“几千年的孤独,和几十年是一样的”?

其次,他们有共同的精神属性。林黛玉是绛珠仙草,孙悟空是仙石所化,所谓灵根同源,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他们的缘分。或许因为都受天地精华滋养而生,二者具有一致的人格秉性——保持赤子之心,不为世俗所染。两颗都没有被尘世“侵染”的心,会因为对方看似“荒唐”和“傻气”的表象而会心一笑,而不会担心对方的行为是否符合世俗规则,更不会因此升起谴责和打压的念头。

图源|哔哩哔哩

很多人在看完“圣黛CP”相关内容后变成了“圣黛”粉。大家如此追捧这段跨界之恋,也许正因为身边缺乏一个“猴哥”或“黛玉”。

对高张力陪伴的渴望。在现代快节奏且充满压力的生活中,许多人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内心深处渴望找到一种能够互补、带来温暖和庇护的亲密关系。

孙悟空的阳光活力、直率坦诚与林黛玉的敏感细腻、多愁善感形成了鲜明对比,悟空打遍三界的超强本领以及从不消极气馁的性格能为黛玉驱散眼泪、解开心结;黛玉聪慧、细腻又周到的一面,则刚好能补全猴哥的大大咧咧、处事不周,她的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也正好能在悟空受到委屈和排挤时帮其针锋相对、仗义执言。这种充满张力的亲密关系,恰好满足了网友们对理想爱情的期待。

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追寻。孙悟空和林黛玉身上所展现的至真至纯、孩童一般的个性特质,在当下的社会关系中无疑是宝贵的,他们不囿于世俗的勇敢更是许多人在现实中难以寻觅的,这两个看似“叛逆”的人,在各自的生命维度里,勇敢而真切地活着。“圣黛CP”恰恰契合了人们对真爱的永恒追求——求真、求诚、求勇敢、求坚定。坦率开朗的孙悟空与温柔敏感的林黛玉,正如错落的音符相互交织,造就温暖和谐的“双向救赎”。

对孤独情结的深切共鸣。罗兰·米勒说,看似互补的伴侣,本质上都拥有某种共性。这种相似感恰恰能使两个孤独的灵魂找到归属。

孙悟空和林黛玉都经历过孤独与误解,孙悟空无父无母,孕育于天地日月精华,孤独地前行;林黛玉则寄人篱下,内心孤独无助。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内心柔软的一面,也有孤独的一面,都渴望遇见这样一束光,照进、温暖自己的内心世界。

图源|哔哩哔哩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婚恋观正发生着巨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恋持观望态度,甚至选择“单身贵族”的生活方式。曾有人形容当代年轻人是一座座孤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比如,经济方面的压力。高额的婚恋成本以及子女的教育成本等,让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再如,社会舆论的影响。像“8个瑞士卷怎么分”“丧偶式育儿”现象,都曾引发广泛热议,此类话题让很多人对“小家庭”生活产生压力甚至恐惧,加之婚后如何面对来自双方原生家庭的干预、怎样处理复杂的亲戚关系等等,都让年轻人降低了对婚姻生活的期待。

还如,悦己主义的勃兴。如今,许多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体验,他们认为单身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想被“身外”的人和事羁绊,因此也就不愿去尝试恋爱,就更不用说结婚了。

但是,不愿结婚并不意味着对美好的亲密关系没有期待。“磕生磕死”的网友们正在“别人的恋爱”中体会甜蜜、获得力量。看看同质低劣的“霸总”微短剧仍然拥有大量拥趸,便可知晓。

至于中年人,则在婚恋的“围城”里一面扑腾,一面吐槽“一地鸡毛”。或许他们也有无数个幸福时刻,也正被家庭温暖着、托举着,但在一个“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的大环境里,压力是普遍存在的,来自于家庭的力量可能并不足以抵消那些如影随形的压力,所以他们同样对“圣黛”关系充满向往。

不过说到底,看他人甜终不如自己谈。与其在网络上羡慕甚至“想象”他人恋情的美好,不如勇于尝试寻找自己的“猴哥”或“黛玉”。也许,在细腻的相处之中,就能发现彼此的性格特质,进而找到深层的理解和支撑,组成自己的“圣黛CP”。

愿每个人都能遇到那个温暖的、能照亮自己的另一半!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丨主播:段正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山东宣传

【精彩回看】

●不能让AI把人“逼疯了”

●城市马拉松如何跑赢下半场

来源:山东宣传 编辑:杨凡 审校:李晓 主编:张晓博

山东宣传

作者:钱俊宏 张珂

阅读量:16.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