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少网友打开小红书都会被首页推荐里满屏的外国面孔震惊到。面对可能在本周日被禁的TikTok,一些自称“TikTok难民”的美国网友开始向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迁徙,他们自来熟地做自我介绍、晒宠物、评穿搭、发视频,有些还为帖文配上了略生硬的中文翻译,语言间的鸿沟,并没有拦住中外用户彼此间的融入。
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受到国际用户的认可并非新鲜事,不过这波意料之外的“泼天流量”,仍主要得益于小红书独特的社区氛围和强大的用户生成内容生态。
《纽约邮报》1月13日就介绍并分析了“小红书”在中美走红的原因,称“小红书”强调生活灵感、产品评论和购物选择,其社交购物功能和对社区建设的关注使其在中国和美国都大受欢迎。报道还指出,小红书的崛起表明,用户优先考虑的是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社区。
早在去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登题为《发型不好看?一款中国热门应用向美国人提供坦率建议》的报道中也提到,与很多社交平台尤其是西方社交平台不同,这里的反馈可能会很直接,但往往是建设性而非伤害性的。此外,新加坡《海峡时报》也曾发布题为《诱人内容的“黑洞”,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媒体吸引新加坡用户》的文章。凭借对科技创新和用户反馈的高度重视,不少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应用在发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也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近年来,除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外,微信、支付宝等中国APP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下载热潮和用户增长。这些“扬帆出海”的中国APP借助政策红利、技术赋能、市场经验等东风,把诞生于中国的互联网玩法带向世界,打破西方叙事逻辑和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中国。一方面,这种互动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百姓的生活,增进彼此了解和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找到新的打开方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就也通过这些APP展示给世界,以移动支付为例,其便捷性让全球用户都能切身感受到中国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小红书上那些超越国别和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正是对“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的直观注解,也是中国APP惠及世界,对全球网民生活产生正向影响的生动例证。
文/张艺凡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