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3日讯 东营市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以特色种植赋能乡村振兴,打响乡村“特色品牌”,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日利津县汀罗镇4000亩盐碱地菊芋喜获丰收,展开机收作业。菊芋又名洋姜,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营养价值高,应用广泛。利津县通过招引山东息壤健康科技公司等农业龙头参与开发,成功研发了耐盐碱菊芋新品种并试种成功。
山东息壤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菊粉产业研究院主任薄其同:“在我们身后这片4000亩的土地,它含盐碱成分是千分之五,属于中度盐碱地。在今年前期比较旱,后期比较涝的情况下,我们现在的产量达到了亩产4000斤。”
为推进菊芋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山东息壤健康科技公司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了上万亩菊芋种植基地,并配套建设了全国产能前列的菊粉数字化生产工厂,初步构建起了菊芋全产业链开发、全年不间断生产的格局。
山东息壤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菊粉产业研究院主任薄其同:“我们在东营投资了2个亿,建设了一条菊芋深加工的生产线,提取菊粉。菊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材,我们为下游客户,比如说奶粉厂、牛奶厂做了很好的供应。”
同样在山东荣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油莎豆种植基地内,3台油莎豆收获机穿梭其间,一粒粒油莎豆破土而出,经过机器去秧、筛土后传输到翻斗中。油莎豆是一种集油、粮、牧、饲于一体的油料作物,具有耐旱涝、耐瘠薄、耐盐碱的特点,油脂含量可达25%-30%,是榨取高端食用植物油的重要原料。
山东荣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廷果:“油莎豆在我们黄河三角洲种植,气候非常适合,有2个月的种植时间,有3个月的收割时间。在我们盐碱地种植非常成功,一亩地亩产在2000多斤。”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的重点,东营市因村施策强产业、因地制宜抓发展,鼓励和引导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聚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同时,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省级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25个重点项目,高标准打造垦利、利津两个盐碱地综合利用省级示范园,为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探索新路径。
记者 朱晓刚 编辑 郭立平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