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新春特辑 | “从甲骨文看中国年”,汉字智慧传递千年祝福!

来源: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2025-02-03 21:00

发表于山东


从甲骨文看中国年


在中国,春节标志着新年的开始,每到春节,我们都会贴春联、写福字,用汉字传递着对新年的祝福。当我们细细端详这些汉字,仿佛能透过横竖撇捺,触摸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春节期间,山东电视文旅频道推出“从甲骨文看中国年”系列短视频,通过探索与中国年相关的汉字“年、福、春”,从甲骨文起源解读其蕴含的美好期望,深入了解中国年的传统习俗和美好寓意,感受中国年的独特魅力。

“年”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年”,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时间单位,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记载:“年,取禾一熟。”年的本义是指谷物成熟。甲骨文的“年”也别具深意,它的上面是一束沉甸甸的谷穗,下面是一个“人” 字,意为人背负着成熟的庄稼。因此,“过年”不仅是庆享一年硕果的时刻,更是规划新年生活、期盼未来美好的重要时刻。2025年,愿您平安喜乐,岁岁年年,都有好收成、好生活。

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福”?

  

提到中国年,怎能不提“福”字?这个中国人最喜爱的汉字之一,从甲骨文时代起就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它左边是类似“示”字的符号,象征着上天和祭祀;右边是一个酒坛的形状,表示一个人双手捧着酒器,恭恭敬敬地向上天祭祀,祈求来年的丰收。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跨越千年,仍然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2025年,愿您巳巳如意,福气满满,生活顺遂,平安富足。

中国人为何对“春”情有独钟?

  

“春”,是中国人心中生机与希望的象征。甲骨文中“春”是会意字,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半边上下各有一棵小草,中间是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右半边仿佛一颗饱满的种子,下面的根牢牢扎在土里,上面冒出芽,这正是甲骨文的“屯” 字,意思是刚发芽的小草,奋力穿过坚硬的土层长出来。从古至今,“春” 字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却都意味着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季里,愿您奋发向上,不负春光,收获满满。

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这些古老的文字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更承载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在新的一年里,愿这些穿越千年的祝福,为您带来平安、喜悦和幸福!






来源: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编辑:朱美英 责编:孙昱 主编:李晓飞

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作者:朱美英

阅读量:14.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