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沈阳于洪区创建“12345”小区党建工作体系助推“五有”幸福新社区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05-12 22:51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沈阳于洪区创建“12345”小区党建工作体系助推“五有”幸福新社区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沈阳市于洪区坚持“抓小区、优社区、强城区”理念,全面推进小区党建,创新“12345”工作体系——构建一体贯通组织体系;探索两条小区治理路径;用活三级联动服务载体;完善四维支撑组织保障;助推五有幸福新社区建设,推动党组织向小区覆盖、干部向小区下沉、资源力量向小区集聚、政策向小区倾斜,着力构建“党建领治、邻里善治、多元共治”基层治理崭新格局,为打造“五有”幸福新社区注入强劲动能。

注重一体贯通,构建到底到边的组织体系

小区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根系工程”,必须坚持组织体系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以纵向穿透夯实组织根基,以横向联动凝聚共治合力,真正实现党的组织扎根到末梢、作用发挥到一线、资源整合到网格,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

纵向到底,重在贯通治理“主心骨”。构建“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穿透式组织体系,实现全区579个小区党支部全覆盖,制定《小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指南》,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班子,划分1084个楼院党小组,选配3013名党员中心户,动态摸排流动党员、退休党员等力量,建立2000余人的治理骨干台账,形成自上而下、一贯到底的工作格局。

横向到边,贵在激活共治“一盘棋”。吸纳1800余名物业、业委会及商铺党员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小区“大支部”制度的实施意见》,通过“党建共建”项目清单推动成员单位协同发力,重点解决停车管理、环境改善等治理难题1000余件。动态优化调整三长五员专班成员,配齐配强“专职+专属+兼职”网格员队伍,形成多方参与、精准施策的小区治理格局。

强化双轮驱动,激发多元共治的内生动力

小区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通过激活居民自治“内驱力”与凝聚协同共治“外合力”双轮并进,让“小支部”撬动“大治理”,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的同步提升。

深化内生治理机制,激活自治动能。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是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关键。建立“逢四说事”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在党群服务阵地开展协商议事。用活“民情日记”工作法,通过“走、记、办、晒”四步收集解决群众诉求2800余个。社区党组织分类制定《小区党支部工作清单》,每月召开“大支部”联席会议,整合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等力量,协同破解治理难题1800余个,切实提升居民在小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协同共治机制,凝聚治理合力。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奏响基层治理的“大合唱”。要充分发挥“民情直达车”等下沉党员、专属网格员作用,常态化参与小区治理。组建“洪‘骑’先锋”志愿服务队,引导新就业群体通过“随手拍”参与监督。组建应急服务队,建立机关单位下沉人员平急转换机制,全面提升小区应急处置能力。推动“三官一律”进小区提供法律服务,创新开展“法律夜市”等普法活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深化三级联动,做实精准服务的民生工程

做好小区党建必须坚持民生导向,构建“市级统筹抓基础、区级联动促提升、小区落地创特色”的三级服务体系,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品质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

市级服务强基固本。市级服务是提升小区党建效能的核心支撑,必须通过主动对接、精准转化、深度融入,推动政策资源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服务实效。建立上下贯通的市、区对接机制,推动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于洪、品质养老四大民生工程向小区延伸,逐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督导问效,确保各项惠民政策从“文件上”落到“家门口”,实现民生需求精准对接、服务事项就近办理、群众诉求及时响应。

区级服务提质增效。建立“于邻一起·洪心聚力”服务日长效机制,每月17日开展健康义诊、就业帮扶等主题活动。开展“百家单位进小区、千名党员联万户”活动,打造“萤火微光”在职党员进小区党建品牌。构建“一建三联”物业服务体系,化解物业纠纷1200余起。建设小区养老服务点、开展“家门口就业服务”试点,打造便民服务圈。同步推进“文明春风行动”,培育10个精品文明小区。依托“青春护航”品牌,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凝聚青年力量赋能小区治理。

小区服务精准创优。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小区党建必须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中提升服务质效。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创新“车棚议事会”“银发智囊团”“红色代办岗”等小区个性化服务载体,让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办。聚焦充电桩管理、邻里纠纷调解、特殊群体关爱等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要发动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形成共商共治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小区、服务就在身边”。

夯实四维支撑,筑牢长效治理的保障根基

小区党建要行稳致远,必须构建系统化、协同性、可持续的保障体系。通过包联保障凝聚攻坚合力、队伍建设锻造专业能力、阵地优化激活服务潜力、经费投入增强发展动力,形成责任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治理保障闭环,为全力推进小区党建提供坚实支撑。

包联保障聚合力。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是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建立领导干部包联住宅小区制度,实现全区住宅小区包保全覆盖。包保干部每月下沉一线,针对小区治理痛点,联动社区“大党委”整合城管、人社、教育等部门资源定向破题,建立“包片联户、问题直报、跟踪销号”闭环机制。

队伍保障提能力。构建区街社三级培训体系,区级开展“丰羽行动2.0”,实施“善治骨干”培养计划,每个小区动态培养5-10名善治骨干;街道每半年开展专题培训;社区每季度开展点题培训,加强社区(小区)党组织书记、基层治理骨干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储备。建立小区治理考评机制,定期通报排名,对表现突出的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优先评优表彰。

阵地保障增活力。阵地是凝聚群众的重要平台,必须建好用活阵地服务载体。要通过盘活闲置空间资源,改造小区架空层、物业用房等方式,全覆盖建设嵌入式党群服务站579个,集成党建、政务、养老等多元功能。打造“爱于洪·幸福家”、“红心直达·暖邻安家”等小区特色党建品牌,以品牌创建引领小区治理创新。

经费保障强动力。稳定的经费投入,是确保小区党建工作持续开展的基础保障。区财政每年按每个小区1000元标准从社区党建经费列支专项经费;区委组织部每年按每个小区配套2000元党费支持;街道统筹本级党建经费重点保障。鼓励小区通过公共收益、物业支持、业主分摊等方式自筹资金,保障小区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争创五有目标,打造和谐友爱的幸福社区

以小区党建为抓手,打造“五有”幸福新社区。组织有力,提升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完善组织体系,充实人员力量,强化区域共建,形成党群同心局面。治理有效,健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治理平台,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服务有质,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实现居有所安、病有可医、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邻里有爱,弘扬“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培育互帮互助的邻里文化。平安有序,提升治安防控能力,促进“三治融合”,建设宜居幸福家园。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凡 审校:李晓 主编:刘畅

辽宁新闻

作者:辛阳

阅读量:20.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