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5-04-17 13:12
发表于山东
在城镇化率突破67%、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的今天,如何让“住有所居”升级为“住有优居”,成为新时代的民生考题。
今年,“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顺应人们对“好房子”的新期待,4月1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把新闻发布会开到了“好房子”现场——淄博市张店区新东升·福园小区,解读山东支持高品质住宅建设的新指南——《山东省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着力用“新空间、新场景、新体验、新样板”兑现“好房子”承诺。
继3月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后,“好房子”在山东从概念走向实践。一场关于“好房子”的品质蝶变正在齐鲁大地上开启静水流深式的进化重构。
画好“顶层设计”的“大图纸”。
如同盖房子要设计好图纸,“好房子”的升级也离不开好规划与具体可行的标准。山东的好房子省级标准,从规划、设计、建造、交付、运维全过程考虑,聚焦安全、舒适、绿色、智慧要求,针对居住区风貌、空间配置、质量控制、适老化服务、智慧化运维等关键要素明确了“好房子”的详细标准,将推动我省住房建设向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全屋层高不低于3米、车位配比不低于1:1.2,面积不小于2.5×5.3m,100%预留电动车充电设施安装条件、车库地面要用不低于C30的高标号混凝土,厚度至少100mm、拓展配建儿童日托中心、休息座椅等设施……从好规划+好设计,拓展安全宜居新空间,到好配套+好设施,构建舒适便捷新场景;从好建造+好工艺,提升绿色低碳新体验,到好运维+好服务,打造智慧家庭新样板,一个个数据、一个个具体可行的举措让“好房子”从一个模糊的生活愿景转化为可量化、可感知的技术标准,为齐鲁儿女勾勒出品质生活的具象图景。
关注“居住体验”的“点赞声”。
“好房子”需要好的建设,人才配置要跟上。在提升建造工艺方面,成立专家指导组和创新研究中心、搭建“人才库”,加大对节能保温、防水、隔音、高性能门窗等产品的研发,在房屋建设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推进BIM技术全过程集成应用,以高品质住宅定位,提升群众居住体验。
同时,实施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式,强化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集中整治渗漏、开裂、噪音、反味等突出问题。全面推行“先验房后收房”,将屋面防水、隐蔽管线等质量保修期延长至10年。去年以来,先后筛选111个试点项目,以点带面打造高品质住宅样板,在建商品房中高品质住宅规模占比达到30%。
“好房子”未必是新房子。比如,优化户型设计、增大厨卫空间,运用同层排水技术、减少上下层噪声,安装电梯,增补托育服务设施等。山东对老旧小区实施因地制宜的改造,推动老旧小区从环境、楼道、外立面改造向室内品质提升、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延伸,让更多老房子变成“好房子”。
打造“居住共同体”的“大温暖”。
从一家一户到小区社区,每一个屋檐下虽然住着不同的家庭,但是人们对居家环境这个“幸福空间”的追求都是相同的。
“城,所以盛民也”,住房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梦想,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山东由外到内,让“好房子”的“好”真正落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对新建全装修住宅,要求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鼓励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支持智能家居互联,实现老人跌倒报警、儿童安全监测一键响应……
以服务为延伸,山东的“好房子”要求完善物业服务标准,包括社区巡检、装修管理、环境维护及用户满意度反馈机制;倡导邻里共享空间设计,促进社区互动与文化融合等,让“好房子”的服务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比如,构建“智慧物业+定制服务”双轨模式,创建独居老人、康复人员等重点服务对象人员信息库,将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将数字智慧转化为现代居住语言,通过贴心的运维和暖心的服务,让住户更安心、更舒心、更省心,让科技技术的升级带来居家生活质量的提升。
“好房子”的山东实践,是政府工作的“大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小日子”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
从物理空间到幸福坐标,山东“好房子”标准正在重新定义家的温度,这不是简单的居住升级,而是1亿山东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的打开方式。
文/靖晓红
阅读量:39.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