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2日讯 为贯彻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中俄两国人民相知相亲,4月21日,由中国外文局、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主办,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俄文版)校园推介会暨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举行。
活动以“搭建中俄文明对话之桥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主题,邀请中俄有关政府部门、媒体、智库、文化、教育机构的代表参加。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校长安德柳申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著作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团结、尊重各国国情等理念,意义深远,倍感亲切。在诸多关键议题上,中俄两国始终守望相助、携手并肩,展现出高度的共识与信任。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罗占辉表示,中俄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双方都拥有深厚的文明底蕴,并且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理念与实践,是世界了解中国道路、中国智慧的重要窗口。“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增进文明对话,共同担当起推动中俄世代友好的历史使命”。
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格里高利耶夫表示,圣彼得堡市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致力于积极推动同中国各省市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日前,圣彼得堡市代表团刚刚访问了山东青岛等地,建立了圣彼得堡驻山东省信息商务中心等合作机制。本次活动将为中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罗曼诺夫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从历史、文明等维度阐述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全面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对俄罗斯而言,该书对促进本国发展、增进对华了解、推动中俄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圣彼得堡国际合作协会主席穆德拉科说,当代中国倡导多边发展、和谐发展和文明多样性发展。近年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和平金砖”,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教授萨莫伊洛夫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文明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互学互鉴,对全球进程多极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下半场的“俄罗斯、中国与全球文明对话”中,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周盛阔进行了发言。他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反映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党大国领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邃思考、战略远见。在世界知名学府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举办此次校园推介会暨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山东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地。近年来,山东广播电视台发挥内容制作和国际传播资源优势,通过创作精品纪录片、举办人文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中俄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关于深化中俄两国人文交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丁晓星说,希望能够进一步简化签证,便利人员往来,同时就加强教育、科技、媒体、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建议。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许涛表示,中俄两国的文化合作具有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战略意义。中俄文化年的开展不仅深化了两国的传统友谊,更通过文明互鉴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价值参考。
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党委专职副书记黄守业表示,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已经并将继续作出重要贡献。两国以平等相待、互学互鉴的姿态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在媒体、智库、青年等各个层面积极开展文化合作,促进彼此对艺术和文化的认知、欣赏和理解,使中俄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为中俄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收官之年,本次推介会旨在进一步加强海外智库机构和当地高校师生学习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中俄人文交流,筑牢两国友好民意基础。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俄作为两个世界大国,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合作与交流稳步发展、成果丰硕,为大国之间文明互鉴、共同发展树立典范。未来,中俄两国应坚定赓续伟大友谊,不断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攀新高,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出“中俄贡献”。
闪电新闻记者 董光强 刘桓廷 岳帅 圣彼得堡报道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