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由树兰(济南)医院冠名播出的健康科普节目《大医生来啦》特别邀请树兰(济南)医院特聘中医专家袁成民主任医师、教授做客山东广播电视台街景直播间,解密“齐鲁元府一针”的治疗密码。(点击视频观看)
袁成民,这位被患者称为 "神针" 的中医专家,出身五代医学世家。父亲曾在他高考后递过一本破旧的秘方集,其中 "重刺颅脑治小儿舞蹈症" 的记载,像一颗种子埋在他心底。带着这个念头,他练习进针上万次,为稳定手部动作苦练书法两年半。当第一根针刀在患者颅脑特定区域精准刺入,30 秒后患者惊呼 "不疼了" 时,"齐鲁袁府一珍" 疗法雏形初现 —— 这个融合了李时珍 "脑为元神之府" 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的创新疗法,从此开启了中医颅脑针灸的新领域。
古人智慧与现代医学的奇妙共鸣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齐鲁元府一针”这一神奇的针刀技术是袁成民教授在家父留下的一本秘籍中受到启发,从原书“重刺枕骨和骶骨治疗小儿舞蹈症”的这一治疗方法中得到灵感,在以后的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中与国内同道产生了思想共鸣,撞出了火花。"选穴在枕骨隆突下方三角区,这里是督脉与三阳经交汇的 ' 阳经之海 '。《黄帝内经》记载 "脑为髓之海",而现代磁共振显示,该区域恰好存在 4.2 厘米的安全间隙,进针深度控制在 1.5 毫米内,既能刺激丰富的神经元,又避开颅脑重要结构”。袁成民教授选择了“针刀”作为针刺工具,并经过五年多的临床实践和反复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袁氏飞镖进针法”和“钟摆式弹性加力行针法”。
中西医结合的破局之道
在肝病诊疗中,袁成民教授发现部分肝癌患者对麻醉药产生耐药性,尝试用 "袁府一珍" 针刺后,疼痛竟能缓解 24 小时。"肝细胞没有神经,但肝包膜的牵拉痛可通过颅脑神经调控。" 这种跨学科的思考,让他突破了 "针灸只治局部" 的局限,将疗法应用到心功能不全、帕金森等疑难病领域。56 岁的李女士抱着 "死马当活马医" 的心态找到袁成民时,已被偏头痛折磨到彻夜难眠。"疼起来像钻头在太阳穴里转,吃遍止痛药没用。" 袁成民在她枕骨下精准进针,30 秒运针后,李女士突然愣住:"头怎么一下子空了?" 后续三次治疗后,她终于摆脱了持续 23 年的噩梦。78 岁的岳母因膝关节增生变形,袁成民在她颅脑对应区域施针后,老人能在走廊走出了 "五十岁的步伐"。更意外的是,老人多年的视物重影也随之改善 —— 这源于眼部经络与颅脑穴位的特殊关联,印证了 "头为诸阳之会" 的经典理论。
仁心传承:从秘方集到现代诊疗的坚守
诊室抽屉里,那本 1950 年代的秘方集早已泛黄,袁成民却视若珍宝。"当年父亲让我看这本书,不是要守旧,而是要创新。" 他指着书中 "小儿舞蹈症" 治法感慨:传统医学的生命力在于突破。为验证针法安全性,他曾在标本上反复测量;为减轻患者恐惧,他将针刀直径从 1.2 毫米改良至 0.8 毫米;为让更多人受益,他主动将疗法纳入医保,单次收费降至 80 元。"中医不是玄学,是可验证、可推广的医学智慧。"如今,这位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将颅脑针灸技术系统化整理。在他看来,一根银针承载的不仅是技法,更是 "悬壶济世" 的情怀 —— 当带状疱疹患者扎针后紧握他的手说 "终于能睡个整觉" 时,所有深夜练习的艰辛都化作了诊室里的温暖微光。
每周一至周三,在树兰(济南)医院中医科的诊室内都能看到袁成民忙碌的身影,忙碌的背后,是一位中医专家用四十年光阴证明的真理:真正的医学创新,从来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让古老智慧在回应时代病痛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袁成民 中医科 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树兰(济南)医院中医科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撰写著作3部,翻译著作1部,发明专利3项。
专业擅长: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及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慢性胃病、慢性肠病等。发明“齐鲁元府一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40余种。
社会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医生来啦》栏目由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音乐生活节目中心主办。
《大医生来啦》节目由树兰(济南)医院冠名播出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