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怀仁发布通报,23名死亡人员领取高龄津贴。这荒诞现象的背后,暴露出的是制度漏洞与监管缺失的双重弊病。无论是由于信息共享机制的滞后,还是因为监管流程的疏漏,都让“死亡人员领津贴”的闹剧有了可乘之机。
高龄津贴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本是为保障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体现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爱。若连发放对象是否在世都无法核实,政策的温度与善意便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不仅会引发公众对政策执行公正性的质疑,更可能导致公共资源被错配、浪费,挤压真正需要帮扶群体的生存空间。
当务之急,对违规津贴进行追缴只是开始,更需要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确保死亡人员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被捕捉、更新;同时,完善津贴发放审核机制,引入人脸识别、定期回访等动态核查手段。唯有堵上制度漏洞,强化监管力度,才能让每一笔津贴都精准抵达真正有需要的老人手中,让惠民政策回归初心。
文/靖晓红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