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灼言丨敞开放之门,筑共治之基

来源:闪电新闻

2025-08-06 14:45

发表于山东

门开则治兴,窗启则民亲。

8月5日,山东省政府第一会议室内,一场聚焦“政府开放月”的会议如清泉流淌,汇聚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企业与普通民众的智慧溪流。这不仅是二十个省直机关开放活动的盛大序曲,更是在齐鲁大地上精心铺展的民主实践崭新画卷。

山东的政府开放,正以深彻的诚意与制度穿透力,从物理空间的敞开迈向制度设计的深化,从单向的信息发布跃升为双向的政策共创,已然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点。

  

制度筑基,从“开门迎客”到“机制生根”。

古语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开放若止步于“开门迎客”的浅层形式,则犹如无根之浮萍。山东实践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精心构建的制度性框架——会议中“话筒传递”的生动意象,正是对开放理念的深刻具象:从民众口中采集“真问题”,到政策制定回应“真需求”,这一闭环设计使开放从姿态升华为治理的坚实机制。

其如古人所追求的“兼听则明”,以制度性倾听确保开放非昙花一现的“作秀”,通过制度韧性弥合行政与民意的传统区隔,使开放真正扎根于治理沃土。

多元共治,敞“窗”汇智,聚“力”成网。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山东“政府开放月”所敞开的,正是汇聚多元力量、激发治理活力的关键之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企业、群众的广泛参与,编织起一张立体多维的治理网络。当上班族在下班后仍能从容赶赴政策答疑,当宝妈可以安心携子体验办事流程,这种“随时能进、有事能说”的踏实感,正是“透明政府”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

《管子》有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主动引民意活水入决策深渠,决策之根方能汲取基层养分,枝繁叶茂。政府开放活动有力凝聚着社会信任与协作网络,为治理现代化筑牢深厚的社会根基。

效能跃升,以人民为中心驱动治理变革。

政府开放的逻辑动因,在于以人民需求为轴心推动治理效能的深层变革。山东开放活动超越浮于表面的展示,直指“让政策文件扎根真实需求”的核心要义。这种“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治理逻辑,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脚。

从“好客山东”的待客之道,到今日“开放山东”的亲民之治,齐鲁大地以其深厚文化底蕴与务实创新精神,在治理现代化征程中再次引领风气之先。今天,山东所敞开的,不仅是一扇欢迎之门,更是一条通往治理精准化、服务人性化的进阶之路。

当政府主动拆掉“院墙”、打破“时差”,一个“随时能进、有事能说”的透明政府形象,便在方寸之间悄然矗立。

在齐鲁大地这片孕育了“民本”思想的沃土之上,“政府开放月”以其制度深度与参与广度,勾勒出政民共治的生动图景,显著增强了政府透明度、公信力与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成功构建了政民互动新桥梁。它以敞开的门扉与明亮的窗口,深刻诠释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时代要义。

“政府开放月”在山东的生动实践,绝非简单物理空间的敞开,其更深远的回响在于它为我们时代的治理命题提供了宝贵启示——开放是民主的筋骨,参与是治理的灵魂。

当制度设计真正回应民声,当多元主体在治理平台同频共振,我们便能在“门常开”“窗常亮”中,凝聚起推动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磅礴力量。


文/靖晓红 蔺炳正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何树晓 责编:靖晓红 审校:张洁 主编:刘畅

地评线

阅读量:15.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