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东省网络主题宣传启动仪式在枣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举行。
80年前,齐鲁大地上响彻着不屈的呐喊,泰山沂蒙间奔涌着抗争的热血。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新坐标上回望那段烽火岁月,山东抗战所彰显的民族气节与精神力量,依然是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历史从未走远,它铭刻在齐鲁大地的山河血脉里。
在这片诞生过《孙子兵法》的土地上,智慧与勇气交相辉映。
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首次取得的战略性胜利,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展现了“以正合,以奇胜”的战略智慧。
山东抗战的军事价值与战略地位,在中国抗日战争全局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作为连接华北与华东的咽喉要道,山东半岛控制着黄海海域,拥有青岛、烟台等重要港口,其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八路军115师主力挺进山东后,与山东军民共同创建了冀鲁边、鲁西 、鲁南等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尖刀。
据统计,到抗战胜利时,山东解放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余万,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发展到27万余人。山东军民先后作战2.6万余次,歼灭敌军51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有力配合了全国抗战大局。
数字背后,是无数山东儿女用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是这片土地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巨大牺牲与奉献。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山东抗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东北抗击日寇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沂水英烈夏云杰,抗战时期胶东军区的“爆破大王”王克山……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山河,用生命换来如今的幸福生活。
历史从未走远,那些用简陋武器创造的胜利,至今仍在诉说着“民心所向,胜之所往”的真理。
历史从未走远,它闪耀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铁道游击队精神,“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胶东革命精神……精神形态虽表述各异,但内核相通,是山东军民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展现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和崇高品格。
山东抗战这面明镜,照见的不仅是过去的荣光,更是未来的方向。
历史从未走远。从“拼刺刀”到“拼创新”,从“破封锁”到“立标准”,不变的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青岛港的万吨巨轮鸣笛启航,奏响的是新时代的“沂蒙山小调”;潍柴动力的发动机轰鸣世界,延续的是“工匠精神”的血脉传承。
时光虽远,初心如一。虽与80年前面临的挑战形势不同,但不畏强敌、团结奋斗的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弯腰”的骨气,仍是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繁荣兴盛的“法宝”。
历史告诉我们:唯有自强不息,方能把握命运;唯有创新不止,才能赢得未来。(文/陈一钊)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