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9日讯 种菌菇,过去靠天,现在靠舱。近日,德州市平原县利用智慧舱种植的金耳即将迎来丰收。通过无人化、智能化、数据化管理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生产模式,助力珍稀菌菇品种种植高效高质高产。
进入德州市平原县食用菌养殖智慧舱房,一排排菌包在架子上整齐排列,一颗颗金灿灿的“花朵”在菌包上绽放,在薄薄水汽的滋润下,掌心大小的金耳透着光,长势喜人。
金耳,被称为“菌中黄金”,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食用菌,对生长环境有较高要求。为了让娇贵的“金疙瘩”健康生长,智慧舱通过数字化智能管控,根据舱内的实时状态,进行温度、湿度、光照的调整,达到金耳生长的最佳环境。
平原县食用菌养殖基地负责人栗宝俭告诉记者:“一个舱可以种植4000-5000个菌包,舱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8-21℃,湿度是80%-85%,都是智能控制。只要把温度、湿度控制好了以后,它的品质是很好的。”
与传统种植相比,智慧舱具备体积小巧、单位面积产量高、可实现全年连续生产等优势。其技术能确保每个菌包稳定产出金耳4-6两,单舱单茬产量可达4000斤左右。按当前市场价格25-35元/斤计算,单舱产值显著。
平原县蔬菜和水产业发展中心科员杨静表示:“我们正大力推广新质生产力在食用菌产业的应用,通过引进智能装备、推广菌种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闪电新闻记者 苏孟雨 德州台 高昌莲 平原融媒 马骏 马凯 报道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