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尼山论什么?④|儒家思想如何定义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

来源:闪电新闻

2025-07-10 14:29

发表于山东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在尼山诞生、儒家思想发端,到如今尼山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正因为沁人心脾,儒家思想传承至今,其所蕴含的智慧,正以独特的韵味,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着东方方案。

“和而不同”,是化解文明冲突的密钥,是处理文明差异的黄金法则。现代社会中,“文明间关系”被置于关键位置,“和而不同”理念完美契合着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当今世界,不同文明间的误解与冲突时有发生,某些势力以“文明优越论”制造对立,而儒家思想却始终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儒家思想,以“古老智慧”汇聚全球智慧,纵然世界有思想交锋,纵然我们都需要共识凝聚,都应该以尊重差异为前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是“和而不同”的生动体现。其实,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不应是文明同质化,而应是在尊重差异中寻求共通,在包容多样中实现和谐。

“民为邦本”,重塑社会治理的价值坐标。儒家“民为邦本”的思想,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历史范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为邦本”与“为政以德”相辅相成。而今,大家更要遵循公共利益的优先考量,公平正义必须坚守。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近年来在基层治理中融入“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儒家伦理,持续推动社区共建、矛盾调解,齐鲁大地持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为全球现代化提供了“以文化人”的中国经验。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就是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将道德力量融入制度设计,用文明的力量守护实现长治久安。

“天人合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面对全球气候危机,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古老而崭新的答案。从“革故鼎新”到“厚德载物”的包容胸怀,儒家思想始终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更要从心底里升腾起对自然的敬畏。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必须摒弃“征服自然”的旧思维,转向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新路径。

从尼山论坛的十一届历程到儒家思想的千年传承,东方智慧始终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人类该如何共存?儒家思想以“仁礼”为内核,以“和而不同”为方法,以“民为邦本”为根基,以“天人合一”为境界,为现代社会定义了一套完整的“生存法则”。这套法则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不仅属于过去,更指向未来。在第十一届尼山论坛的钟声里,我们期待儒家思想继续为全球现代化注入文明力量,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照进现实。(文/苗瑞祥)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陈一钊 责编:刘科春 审校:张洁 主编:李翔睿

地评线

阅读量:4.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