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0日,来自70多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将齐聚山东曲阜,参加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本届论坛以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特设“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分议题,让千年智慧为人工智能发展把脉问诊、领航定向。
当人形机器人奔跑在北京半程马拉松的赛场,当孔孟圣地的山东人工智能产业保持年均30%以上高速增长……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置身时代洪流,人工智能该向何处去?技术之问的答案在千年文化的根深叶茂之中。作为世界文明交流的平台,从尼山论坛中,挖掘儒家思想中的 “中庸”、“慎独”等智慧,恰似系在AI发展上的“安全带”。
中庸之道,为人工智能定边界。当算法权力日益膨胀,儒家“中庸”哲学提供了关键制衡。第十一届尼山论坛主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平衡智慧——在尊重差异中寻求共识,在多元发展中实现和谐。人工智能的发展正面临效率与伦理的深层冲突。过度追求技术效率,可能导致道德价值边缘化;而过分强调规制,又可能会抑制创新活力。儒家“执两用中”的智慧恰恰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从医疗AI到自动驾驶,从人脸识别到智能推荐,算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活。儒家“致中和”思想要求我们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正呼应了尼山论坛所倡导的“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的分议题理念。
慎独功夫,为算法黑箱立规矩。“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儒家这一修身智慧在算法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人工智能系统日益成为 “黑箱”,当数据剥削与算法歧视悄然发生,“慎独”思想为科技伦理提供了独特的规范路径。科技发展需要人文引领的“缰绳”,算法运行需要伦理校准的“罗盘”。科技是工具,是载体,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根、是魂。当人工智能这个现代化容器装上千年流淌的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尼山论坛旨在通过将礼仪规范融入人工智能,有望使人工智能超越简单的通讯工具角色,成为推动文明共生的催化剂。
义利之辨,为科技发展明方向。“义利之辨”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一古老智慧焕发出新的生机。第十一届尼山论坛主题的英文翻译“Beauty in Diversity:Nurturing Understanding Among Civilization for Global Modernization”恰恰抓住了儒家伦理的精髓,即真正的美在于多样性的和谐共存。当西方陷入“零和博弈”惯性时,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展现“非西方调解模式”的现实可能。这种以过程参与感替代规则垄断的治理哲学,正是尼山论坛献给世界的思想礼物。在技术标准制定、数据跨境流动、伦理框架构建等关键议题上,尼山论坛所倡导的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理念,为破解治理僵局提供了中国方案。当黄河文明与尼罗河文明在论坛上对话,当中埃学者将围绕两大河流文明发布合作倡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古老智慧的尊重,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追求。
尼山巍巍,钟灵毓秀。作为孔子诞生地,尼山承载着“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的千年哲思,照亮文明前行之路。此刻,儒家智慧穿越时空,为人类在AI时代的迷途中系好了“安全带”。(文/李瑞强)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