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解答尼山三问|尼山之声 让世界听懂“中国方案”

来源:闪电新闻

2025-07-10 18:27

发表于山东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的慨叹,道出了尼山作为儒家思想原点的精神高度。

仲夏七月,泗水汤汤。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再度汇聚70余国500余名学者政要,在孔子诞生地奏响文明对话的交响乐。这座海拔仅340米的小山,因承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东方哲思,成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的“文化密钥”。

尼山三问的答案愈发清晰:尼山是文明根脉,是对话磁场,更是中国方案的实践场。

尼山是什么?它是文化的原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之一。孔子在这里诞生,儒家思想从这里发端,“仁、义、礼、智、信”等理念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滋养着华夏儿女的心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的仁爱思想,超越了时空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尼山,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座山,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一座丰碑,见证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尼山有什么?它有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有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从古老的尼山孔庙到现代的尼山圣境,从流传千古的儒家经典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尼山处处散发着文化的魅力。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更是让尼山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自2010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一届又一届的思想盛宴在这里上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于此,共话文明发展,共商合作大计。在这里,有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有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有携手共进的美好愿景。

尼山论什么?它论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论全球现代化的路径与方向,论中国方案的价值与意义。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这一主题,深刻回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在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议题中,专家学者们回溯历史、展望未来,深刻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不同文明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成为时代强音。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无疑是这场文明对话盛宴中的璀璨华章,奏响了文明和谐共生的宏大乐章,让世界清晰地听见了中国方案的磅礴之声。本届论坛以东方智慧为引,从三大维度为“世界之问”提交了一份名为“中国方案”的深邃答卷,其丰硕成果堪称中华文明“和合”基因的当代表达,在文明碰撞与科技裂变的时代变局中奏响文明互鉴的世纪交响。

“双河倡议”堪称文明协奏的东方范式。本届论坛最璀璨的明珠,当属《黄河与尼罗河文明合作倡议》的破茧。这一跨越六千载的文明协奏,首次将儒家“和而不同”理念与埃及“宽容开放”特质深度融合,铸就三大务实轴心:在文化遗产共护方面,启动石刻文献数字化共享工程,修复散佚丝路文物,令《论语》竹简与象形文字隔空对话;在学术机制共建方面,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艾资哈尔大学设立孔子研究中心,互聘特聘研究员,践行“互学互鉴,择善而从”的圣贤遗训;在经典互译工程方面,系统译介《论语》阿拉伯语注释本,同步启动《亡灵书》汉译,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玛特真理”共耀文明星空。

水伦理宣言提供天人合一的生态启迪。本届论坛首设“水文化论坛”,国内外水文化、水治理以及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60位知名专家学者相聚尼山,水为媒,搭建起跨越地域、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对话桥梁,将儒家“天人合一”生态观升华为跨国治理范式。从大禹“疏浚导流”的生态哲思,到戴村坝“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水利玄机,五千年治水智慧为全球水危机提供镜鉴,“上善若水”的东方哲思浇灌出了跨文明治理的实践之花。

数字文明对话诠释技术赋能的“两创”实践。尼山论坛不仅坐而论道,更以创新传播让文明对话直抵人心。本届论坛以数字技术破壁文明藩篱,诠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磅礴生命力。传统文化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令至圣先师“穿越”时空开讲仁政,印证《荀子》“君子善假于物”的智慧。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从黄河—尼罗河倡议的签署,到水文明伦理的全球共鸣;从“齐鲁访学计划”的学术通途,到数字技术促成的跨洋对话——中国方案的本质,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和合”基因,在文明多样性中寻求发展最大公约数。呈现“金声玉振”之姿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是中国方案的生动实践。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论坛余韵随泗水波光荡漾,世界听见这样一种东方智慧: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不在文明优劣的傲慢评判,而在《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哲学。尼山之声,终成时代强音;中国方案,自是寰宇大道。(文/蔺炳正)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陈一钊 责编:刘科春 审校:梁延菊 主编:李翔睿

地评线

阅读量:3.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