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闪电评论丨一粒麦子的“全球飘香记”

来源:闪电新闻

2025-07-18 18:12

发表于山东

在中国制造的版图上,山东,始终是一个厚重而耀眼的存在。

在这里,食品产业规模连续37年全国第一,规上食品工业企业营收突破万亿。

而今,一粒麦子正在这片热土上,演绎着从田间到舌尖的奇幻旅程。从金色麦浪到智能工厂,从百年配方到数字酒香,今天,让我们循着这粒麦子的足迹,聆听一个关于品质突破的中国动人故事。

当传统酿造遇上数字革命,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在青岛啤酒的智能化生产线上,每秒25罐啤酒的高速流淌,诠释着“中国速度”的新内涵。

风味图谱技术将消费者模糊的味觉偏好转化为精准的科研指标;数字化转型将私人定制起订门槛从3000箱降至15箱;智能立体仓库实现80万箱库存的高效调度;“流通引擎”让装卸效率提升60%……变革的背后,是一场从依靠经验转向依靠数据的转变。

事实证明,科技从来都不是颠覆传统,而是让传统焕发新生。百年老字号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不仅能解决效率问题,更能破解“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当消费者在“啤酒股市”中用手机为心仪的口味投票时,他们参与的已不仅是消费,而是产品共创。这种“以需定产”的逆向生产模式,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

山东经济的韧性,藏在“链”的密码里。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在全球化竞争时代,单打独斗已成过去,产业链的共生共赢才是未来。

而“链主”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强大,更在于能否激活整片森林。

青岛啤酒以技术共享、订单协同、标准输出为纽带,让上游的麦芽供应商、包装企业,下游的物流、销售网络,全部融入创新生态。其斥资20多亿元投资建设的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先后引进11家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拉动上游供应商57家,本地的产业链配套率达到了80%,年产能已跃升至120万千升,跻身世界级工厂。

产业集群的“滚雪球效应”让山东食品产业从“规模领先”迈向“价值领跑”,也为中国实体经济提供了“强链补链”的范本。

一家兴带动百家强。17家工厂撬动全省3100多家企业集群发展,青岛啤酒也跻身全球五大啤酒厂商之列,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啤酒出口榜首。

走向世界,是中国品牌的必然选择。

2025年,青岛啤酒品牌价值2803.55亿元、出口120多个国家、跻身全球五大啤酒厂商。

一场国际化之路,成就了青岛啤酒从本土翘楚到全球巨擘的华丽转身,更让其用世界通行的商业语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中国品牌叙事。

无论是欧洲酒吧里的“TSINGTAO”字母标识,还是东南亚餐桌上的葡萄味创新产品,青岛啤酒既坚守“中国酿造”的匠心,又拥抱全球市场的多元需求。

这种“出海”逻辑,与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一脉相承。

从“好品山东”到“好客山东”,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强省,山东始终以开放姿态参与全球竞争。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不能仅靠低价优势,更要靠文化认同与科技赋能。当西方消费者为一杯东方啤酒的醇厚买单时,他们消费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价值共鸣。  

从田间麦浪到智能工厂,从区域品牌到世界名片,青岛啤酒的跨越之路,也是山东经济的转型轨迹。这里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用金融思维重构消费场景;这里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以数字化重塑全产业链;这里更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以集群发展打造产业生态圈。  

真正的“好品牌”,是技术厚度与文化深度的双重沉淀。当山东的麦香飘向世界,它传递的不仅是一杯啤酒的芬芳,更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向高质量发展跃迁的决心。(文/陈一钊)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陈一钊 责编:刘科春 审校:穆楠 主编:崔维莉

地评线

阅读量:4.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