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6日讯 在当前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浪潮中,昌乐县坚持“智能制造”与“工匠精神”双轮驱动,深度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推动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昌乐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数控雕刻机按照预设的精密模型,对木材进行初加工,确保每一个部件的尺寸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抛光机器人手臂往复摆动,细致地为电吉他琴体抛光打磨;自动化喷涂生产线则让漆面均匀度与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在增强环保性的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高度一致性。
昌乐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刘振宝介绍,自从引进了机器人以后,抛光环节效率提升了三倍,不仅大幅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而且保证了每一批次产品的高度一致性,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化设备提高了效率,却无法替代人耳对音色的敏锐感知。因此,深植于血脉的“工匠精神”始终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另一核心驱动力。机器做形,工匠赋魂。在昌韵达,“智能”与“工匠”实现了完美融合:智能制造确保产品的基准品质与生产规模,奠定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基础;而工匠精神则赋予产品卓越的艺术价值与独特的品牌魅力,构筑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品质内核。
刘振宝表示,自动化不是为了取代工匠,而是通过技术解放人力,将他们从重复性、高负荷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的老师傅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核心环节,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记者 赵惠 秦波 冯海滨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