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从“一条渠”到“一张网” 山东现代水网的战略抉择与时代跨越

来源:闪电新闻

2025-09-16 11:40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6日讯 近日,滨州段引黄济青工程再次启动全线调水,这是它自建成以来持续运转的第36个年头。

36年来,山东水利事业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从1989年建成通水的引黄济青“一条渠”,到今天全面铺开的现代水网“一张网”。这条演进之路,承载着一代代水利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从“生命渠”到“战略网”,使命在肩,一脉相承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青岛时说:“一定要让老百姓有水吃。”这一质朴而坚定的要求,成为山东水利人矢志不渝的奋斗号令。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东水利人打响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水利会战”。那个物资匮乏、技术受限的年代,建设者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靠肩挑人抬、艰苦奋斗,历时三年凿通了引黄济青这条蜿蜒290公里的“生命渠”。

1989年11月25日,工程正式建成通水,彻底结束了青岛“守着大海缺水喝”的历史。三十六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引水133.89亿立方米,配水93.61亿立方米,为全省44%以上的GDP提供了水资源支撑。供水区域也从最初的青岛,扩展至潍坊、烟台、威海、东营5市32个县(市、区),受益人口超2300万。近年来,工程年均调水量达6.44亿立方米,成为支撑胶东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水脉,从根本上扭转了胶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困局。

一条渠,终结一座城的“水荒”历史;一张网,正编织一个经济大省的“水安全”未来。如今,山东水利事业已实现从“解一城之渴”到“谋全域之安”的历史性跨越。以引黄济青等重大工程为骨架,“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现代水网格局在齐鲁大地全面铺开。这张“系统完备、安全可靠”的现代水网,正朝着“绿色智能、调控有序”的目标加速构建——纵横捭阖、互联互通,有效治愈山东水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其战略地位宛如新时代的“水利长城”。

从“铁脚板”到“大数据”,守正创新,精神永续

三十六载寒来暑往,守护从未停歇。从建设初期到运行管理,守正创新,奋斗的品格一以贯之。过去,水利人的日子是靠脚走出来的。老一代巡线员凭一双“铁脚板”踏遍沟渠堤岸。检修包、记录本,爬电杆、掏淤泥,全是手上功夫。渠道哪段容易翘衬砌板,下雨哪根电线杆容易停电,哪座生产桥走人多得加警示牌……老一辈水利人有他们的坚守,朴实无华,重如千钧。

如今,水利运维换了一番天地。在水网运行调度指挥中心,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全线的水情、工况、视频监测数据。13个泵站、95个闸站、69723个水工情信息实时采集点;2700路的视频监控、2034公里的光缆敷设,搭建起一套覆盖工程全域的数字孪生平台,决策千里之外。

当退休的老巡查员再来单位,戴着老花镜仔细端详无人机传回的高清巡查照片,良久,他轻声说道:“我们那时候,是用脚走出来的。”身旁的年轻调度员起身,认真回应:“你们用生命建工程,走了几十年,我们才能坐在这儿操作鼠标。方式不一样,心是一样的。”

从“人防”到“技防”,时代在变,工具在变,责任不变。而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通水三十六年来,引黄济青始终保持安全运行零事故的纪录——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山东水利人恪尽职守最实的见证、最硬的担当。

从“保障水”到“幸福水”,泽被万物,润泽未来

水脉无言,润民有声。引黄济青的功能已从最初的保障城市供水,拓展成为工业、农业、生态等多领域的集合。从“保障水”到“幸福水”的为民之路,山东水利人走了几十年。

修建工程时,老百姓推着小车、带着铁锹就来帮忙;征地搬迁时,祖祖辈辈种的地,说交就交。那时,乡亲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舍小家为大家”。通水那天,青岛万人空巷,老人们捧着碗,双手颤抖,他们再也不用为了一桶水跑几里地;居民楼里,再也不是“楼下接水、楼上喊渴”的捉襟见肘。

三十六年,工程累计帮助广北、寿北、潍北等地区85万人摆脱了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提供农业用水20多亿立方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30余万亩,增产粮食8亿多公斤;累计补给地下水量超15亿立方米,沿线地下水位回升,压制碱水入侵,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2024年,工程在一年内先后为博兴县开展应急抗旱调水11次,累计引水1600余万立方米,为19.68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支撑,确保了粮食稳产增收。这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最好回应。

如今,“十五五”水利规划待开新局,水利建设正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阶段。继往开来,山东水利坚持“四水四定”,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数字孪生水利、用水权交易、水价税改革等“多措并举”的机制推动下,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相继建成,生态湿地补水焕发生机,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一张网”的最终目的,是让水利服务于民。让农田喝上增产水、让河湖焕发生态水、让千家万户用上放心水,让每一滴水都成为滋养生活的“幸福水”。

从“一条渠”的力挽狂澜,到“一张网”的宏阔布局,变的是不断升级的水利设施与治理能力,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为民初心和奋斗精神。山东水利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写好“水文章”,答好“时代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

闪电新闻记者 王飞飞  通讯员 高潇雨 滨州报道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王飞飞 责编:王春雷 审校:彭芳 主编:田进

滨州新闻

阅读量:5.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