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3日讯 纺织是山东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纺织,已不仅仅是穿在身上的衣装,还有上天入海的绳缆和搭建生命通道的桥梁。
一件华丽时装,经由纺纱、织造、印染直至裁剪、加工等诸多环节而来,并由此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链。山东不仅拥有纺织服装产业链全部细分行业门类,而且占据我国纺织业营收规模的70%。印染30强和服装百强企业数量也均位列全国前三。
作为中国家纺行业十强企业,愉悦集团印染设备24小时运转不停,2个月印出的蜡布就能绕地球一周,这一产品占据非洲市场半数以上份额。
走进愉悦集团的印染车间,记者看到车间里一卷卷坯布就像是一幅幅白色画布,经印染装备着色后,变身为时尚元素满满的蜡布被销往非洲市场。因为销量巨大,这里每天对宽度为1米的坯布需求量达到了700公里。
在愉悦,很受欢迎的不只有蜡布。依靠纺织产业链上科技的协同互补,还让愉悦织出了人工血管。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一名植入了人工血管的病患即将出院,他用的就是愉悦造人工血管。要知道,这个产品过去都是被国外企业垄断。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王玉玖介绍:“人工血管,有段时间供货是发生问题的,因为我们当时用的血管都是进口的产品,(国外公司)它有的时候就是饥饿营销,特别是疫情之后更加加剧。”
人工血管,是以涤纶、聚氨酯等为原料,通过精密编制再辅以特殊涂层而得来。
青岛大学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愉悦集团首席科学家房宽峻告诉记者:“这个血管,他们(医生)拿到手上去看的时候,一看就是一个织物,用布织出来的这么一个东西。说你们一个纺织企业,能不能把这个血管材料织出来,解决我们医疗进口的问题。”
研发人工血管,不仅技术复杂,而且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房宽峻团队“揭榜挂帅”这一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项目的底气,就是山东纺织产业链的技术配套能力,而愉悦集团只需提供科研经费和搭建试验平台。双方产学研协作,共同向人造血管国产化难题发起挑战。
愉悦集团副总经理李付杰说:“因为人工血管本身就属于医疗纺织品的范畴,所以说在大健康方面我们就开始着手研究我们的纺织品,在医疗方面能做一些产品或者做一些技术方面的贡献,这就是我们前期主要的想法和出发点。”
从拆开买来的人造血管开始研究,科研团队发现,技术难点在编织工艺和涂层上。人造血管的编织孔径不能大于6微米,并需辅以特殊涂层,才能保障植入人体后,既不渗血又能承受一定血压压力。
“但是纺织设备多了,你这几千种、上万种的设备,那你不可能每个设备都去试一遍对吧,甚至有时候睡觉什么的,时时刻刻都在想这事儿。”房宽峻告诉记者。
于是,科研团队决定根据编织参数,自主设计纺织机。他们利用2年时间,投入1亿多元,反复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科研团队不仅自研出编制设备,还攻克了涂层材料难关。如今,全国已有200多例心脑血管患者植入了愉悦造人工血管。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王玉玖表示:“从目前来看的话,我们目前编织这个血管,我们叫不劣于进口血管,我们的针感,包括做完之后的渗血止血,比进口产品不差。”
从“大纺织”到“大健康”,愉悦完成了两大产业生态链的布局,先后攻克人工血管、人造皮肤支架材料等4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注册专利超千项。
【记者手记】
山东始终把传统产业作为宝贵家底和财富,推动其提质扩量、向新而行、向强而进,从印染起家的愉悦集团正是这一产业航向的践行者。他们一方面,依托丰富产业链资源,眼光向外,变“内卷”式竞争为外扩式增长;另一方面,久久为功搞研发,培育细分领域赛道新优势。质、量齐升,让白色纱线起舞,演绎出时代缤纷。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