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灼言丨从一场盛会看传统文化的守正与远行

来源:闪电新闻

2025-09-27 09:16

发表于山东

青铜礼器碰撞出五洲回响,黄河奔涌传承千年智慧。

九月的曲阜,儒韵悠扬,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这里隆重开幕。本届文化节将开展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跟着孔子研学游”推广活动三大主体活动。搭建起中外文明交流对话的窗口,以东方“和合”为韵,世界“多元”为律,于“各美其美”的共鸣中,谱写“美美与共”的时代乐章,共同弹奏一曲文明对话的史诗交响。

今天,当“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的主题响彻世界,人们愈发清晰地看见:儒家文化从未褪色,而是在时代土壤中生长出了新的生命力,激荡出绽放世界的影响力,更让人们从这场跨越2576年的对话中,读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生、守正与远行。

  

以守正为根,为远行拓界。

从全球“云祭孔”的文化追溯,到“主演播室+海内外直播点”形式联动全球,从 “跟着孔子研学游” 的实践体验,到孔子文化主题文旅活动的全民参与……这场跨越国界、贯通古今的文明交响,正通过年轻一代喜爱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实现从“书本”到“生活”的落地,这种创新不仅打破了语言与地域的隔阂,也让古老礼乐在当代焕发光彩,展现出全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让“对话”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摸、可参与、可共鸣的真实体验,最终成为连接世界、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

将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以不拘一格的多元方式呈现于世界舞台之上,这正是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守正思维,体现的是“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也形塑着当代山东的崭新模样。

近年来,山东聚焦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深入推进“山东文脉”工程,“海岱考古”工程,组织实施《齐鲁文库》编纂、加强全省智慧图书馆项目建设,建设“四廊一线”,实施“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创新推出“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古今交融、虚实结合,传统文化正以多维联动、沉浸感受的新场景被赋予全新表达,让千年中华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既守住了根脉,又拓展了空间。

以远行探天地,为守正开新篇。

从“中国孔子”到“世界孔子”,山东正以一场场国际对话破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远行”,让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也让传统文化的世界声音,在文明对话中愈发清晰。

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哈桑·拉杰布强调,儒家“和而不同”思想与古埃及“玛亚特”(真理、公正、秩序)理念在追求社会和谐、道德规范上深刻相通。这种遥相呼应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了思路。

阿根廷罗萨里奥国立大学讲师里乌斯从中国方案中读懂了“和而不同”“天下观”等儒学理念,感悟“这样的价值观会被全人类所接纳”。

这些跨越国界的认同证明,儒家思想正以兼收并蓄的包容力,凝聚成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正如前中阿卫视驻华首席记者馨玥感慨的那样:“每次听到孔子的思想,都会觉得这是我心中的中国!”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儒家思想展现出的强大包容力,“和而不同”理念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哲学范式,公平、博爱、和谐的价值观被探讨为人类可能的“普世价值”。这座智慧宝库正成为应对当代全球性挑战的东方密钥。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正在跨越国界的对话与实践中愈发铿锵有力。

传统文化的世界共鸣,不是声音的较量,而是价值的同频共振。它让我们明白,当不同文明彼此呼应、互相融通,就能汇聚成照亮人类共同未来的精神力量。

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问候,穿越不同语言与地域,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给出了最好的证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守得住“和合”之初心,也能拓得开“共生”之决心,以行稳之姿、致远之态,在当代语境中寻找全新表达,让古老文明跨越时空的阻隔,知古鉴今,以答时代之问。

文化如椽,思想如炬。

从曲阜到世界,从2500多年前到今天,孔子的智慧如同不灭的火种,穿透历史的尘埃,照亮更辽阔的未来。

文/靖晓红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何树晓 责编:靖晓红 审校:李娜 主编:李翔睿

地评线

阅读量:3.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