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泰和新材:突破芳纶关键技术 引领产业链升级丨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2025-09-29 19:08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9日讯 位于烟台的新材料企业泰和新材创新突破芳纶关键技术,助力做大、做强高性能纤维及其上下游产业链。

山东围绕高性能纤维等重点领域,实施产业发展优势基础材料筑基行动、标志性产业链战略材料攻坚行动、未来产业发展前沿材料布局行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泰和新材是国内芳纶产业的领军企业,填补5项国内空白,打造了国内单体产能和规模最大的芳纶生产基地。

记者来到泰和新材的检测中心,看到实验室正模拟火场瞬间爆燃的场景,假人身上的防护服在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火焰中烧了3秒后,它没有继续燃烧,也没熔化,这类芳纶材料的防护工装已经应用在石油、化工、消防等行业,为我国的一线工人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

芳纶是“全球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强度是钢丝的5-6倍,重量仅有钢丝的五分之一左右,具有耐高温、阻燃等优异性能,过去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防与信息事业部技术开发副总监杜志林说:“部分国家对我们国家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以高于成本几倍的价格限量卖给我们,每吨芳纶售价曾经高达20多万元,部分产品直接禁售,导致国内对芳纶需求的企业承受巨大成本压力,随时面临断供风险。”

突破“卡脖子”技术,企业决心自主研制高性能芳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聚合工艺的问题,化学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温度波动会引起原料混合不均匀,导致出“丝”困难。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邓书生说:“把物料添加的配比、速度以及设备的结构不断摸索,反复调温度、查曲线,温度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

历经5年多攻关,泰和新材终于有了自己的芳纶,并实现产业化。防护服装用上了国产的“芳纶丝”,但市场的反馈却是“衣服不够舒适”。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防与信息事业部品质管理总监宋金苓说:“因为芳纶刚性大,做出来衣服就摸起来硬,手感粗糙,穿上会感觉‘扎人刺挠’,工人穿上感觉不舒服。”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芳纶变得更细,但通常情况下,纤维细,强度就会降低,生产过程中容易“断丝”。

宋金苓告诉记者:“加一些辅助的改性剂,纤维形成的细度不到头发丝十分之一,很细很细,同时具有很好的抗拉能力,工人穿上去感觉舒服、舒适,接近天然棉。”

随着泰和新材的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烟台华维特防新材料公司采购泰和新材的芳纶,加工成纱线,今年前8个月销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

烟台华维特防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松山说:“我们不断对生产设备迭代升级,今年全年预计年产芳纶纱线1800吨,纱线经过下游企业加工成面料,再由服装生产企业做出来防护服。”

技术升级引领行业发展。前不久泰和新材联合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参与了防护服、阻燃服新的国家标准的制定。

烟台黄渤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应急救援保障中心主任焦志洋说:“我们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防护装备标准化创新试点’,泰和新材依托其核心技术和大量试验,推动个体防护服国家标准,阻燃性能、安全系数等指标更加严格,对于提升个体防护装备产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泰和新材参与制定了1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产品应用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领域。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防与信息事业部总经理毕景中说:“我们的芳纶做成芳纶纸、蜂窝材料,在飞机机翼、高铁刹车组件都有应用,我们将加快材料和应用技术研发,助力芳纶产业链做大做强,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记者手记:

“一根丝”虽细,却用极致的坚韧,汇聚起终端产品的“安全防线”,这也是企业创新的缩影。锚定目标,脚踏实地, 泰和新材 用“坚韧之力”,为山东芳纶产业链织就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发展图景,助力实现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

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编辑:孙延泊 责编:刘岩 审校:刘岩 主编:郭常宏

山东新闻联播

阅读量:4.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