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正盛,国旗招展。从塞北草原的苍茫牧歌到江南水乡的桨声灯影,从都市广场的红旗海洋到山乡院落的炊烟袅袅,亿万人民以最炽热的方式,共庆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烟花腾空时的欢腾呐喊、团圆饭桌上的热络家常、景区里猎猎招展的国旗,共同晕染出这个秋日最温馨的欢乐图景。家国同庆的喜庆里,涌动着一种熟悉的力量——那就是刻在山东人骨子里的实诚与拼劲,淬炼出“没有肩膀站立,就让自己成为巨人”的豪气。每一个奋斗者的足迹,都在为“奋斗正当时”写下生动注脚,汇聚成齐鲁大地最激昂的奋进旋律。
奋斗是家国情怀的具体彰显。国庆当日,曲阜孔庙的万仞宫墙下,游客指尖轻触“万世师表”的匾额,体悟“家国同构”的文化哲思;青岛栈桥之畔,市民挥舞国旗,以海浪漫卷的节奏齐唱《我和我的祖国》。这些鲜活的场景,无不在诉说一个真理:今日之盛世,是先辈奋斗铺就的长卷;明日之复兴,需吾辈接续书写的华章。始终与民族同呼吸、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家国同庆之际,我们既为过往征程自豪,更为未来征途蓄势。我们知道,家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在每一个追梦人的奋斗中落地生根。
奋斗是新时代最响亮的答案。从“农业大省”到“全国首个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从“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到高铁里程位居全国前列,从“黄河入海”的生态治理到海洋强省的战略突破……山东的每一步跨越,都凝结着奋斗者的汗水;每一项突破,都镌刻着“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潍坊的蔬菜大棚里,新农人用物联网技术让西红柿香飘海外;济南的“中国算谷”中,程序员们以代码编织数字未来;威海的刘公岛上,讲解员向游客讲述甲午悲歌与今日强军的历史对话。正是无数个体的奋斗,汇聚成推动齐鲁大地凯歌前进的磅礴力量。每一个奋斗的身影,都在为家国发展添砖加瓦;每一份奋斗的力量,都在推动民族复兴的航船破浪前行。或许我们的岗位不同、角色各异,但只要心怀家国、脚踏实地,就能让家国情怀在奋斗中绽放,在平凡中铸就不凡。
奋斗是家国同庆最动人的旋律。泰山不语自巍峨,黄河无声奔向前。在青岛港的码头,“连钢创新团队”以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让自动化码头领跑世界;在济宁的田间,“新农人”操控无人机测产施肥,用科技守护粮食安全;在济南的实验室,青年科研者传承侯氏制碱法精神,攻克化工“卡脖子”难题;在泰安的街头,环卫工人凌晨清扫、外卖小哥穿梭街巷,用坚守保障城市运转。平凡岗位上的山东奋斗者,虽然没有惊天壮举,却似黄河奔涌汇聚成海。当个人奋斗与家国需要同频共振,平凡岗位便有了不凡意义,涓滴之力必将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行的洪流,让家国的未来,藏在泰山挑山工的脚步里,藏在黄河入海口的浪花中,藏在每一个奋斗者追梦的身影里。
奋斗是家国同庆最有力的担当。国庆的意义,不仅是回望来路的仪式,更是再出发的起点。在济南,齐鲁医院的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医疗一线,为百姓健康筑牢防线;在青岛,海尔、海信的科研人员攻坚关键技术,用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潍坊,菜农们在大棚里精耕细作,将新鲜农产品送往全国餐桌……这些奋斗者是家国同庆中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最好的国庆献礼,是把奋斗写进每一寸光阴。
家与国的故事,从来都是奋斗者的诗篇。唯有将“家国同庆”的感动转化为“奋斗正当时”的行动——种好地里的粮,守好流水线的岗,教好课堂里的娃,用每一份努力为家国添砖加瓦,用每一滴汗水浇灌幸福生活的土壤,才能让奋斗的歌声与黄河涛声共鸣,响彻家国万里;才能让奋斗的中国永远年轻,让奋斗的你我,永远奔赴在热爱与希望的追梦路上。(文/林伟)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