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从“一张球票”看山东文体旅融合新趋势

来源:闪电新闻

2025-10-05 12:48

发表于山东

10月1日的枣庄市文体中心体育场,细雨中的草坪与万余名球迷的呐喊构成鲜活图景。临沂球迷孙兰洋攥在手中的那张足球赛票根,不仅见证了赛场激情,更成为解锁枣庄全域体验的钥匙——凭票根享酒店八折、换景区联票,从台儿庄古城的灯笼夜景到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的红色记忆,从榴美食品的味觉盛宴到非遗市集的匠心传承,一张小小的票根串联起多元消费场景,恰是山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票根经济”产生衍生效应,可把“流量”转化为“留量”。球票价值的突破,本质是赛事经济乘数效应的具象化表达。传统认知中,球票仅对应赛事观赏权,而枣庄通过“赛事+”思维重构其价值维度,让单一门票转化为城市消费的“流量入口”。数据显示,山东马拉松城市联赛2024年第13站赛事便带动72家景区接待游客224万人次,64家星级饭店入住量同比增长13.95%,这与枣庄足球赛的拉动效应形成呼应。孙兰洋从“看完就走”到“停留两日”的意向转变,印证了赛事对游客停留时间的延长作用,而每多停留一天,便意味着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消费的倍数增长。这种“核心赛事引流——关联业态变现”的模式,正是体育赋能城市经济的核心价值之一。

“票根经济”的创新实践,为观赛人群向消费群体转化提供了新路径。事实上,枣庄并非个例,从北京凭WTT赛事票根享商圈优惠,到银川以票根联动住宿餐饮折扣,各地都在挖掘票根的“二次价值”。枣庄的巧思在于将票根权益与城市特色深度绑定:依托“鲁风运河”文化廊道串联起的景区集群,让球迷可便捷漫游台儿庄古城与运河湿地公园;借冠世榴园精品旅游公路的资源优势,将味觉盛宴与金秋风光纳入消费套餐。这种“精准匹配”避免了优惠政策的泛化,使1万余名观赛者中像孙兰洋这样的转化者成为常态,实现了从“赛事观众”到“城市游客”的身份跨越,让单一赛事收入延伸为全域消费增量。

赛事驱动的文旅体融合,更需制度保障与场景创新形成合力。山东从省级层面构建起融合发展的“四梁八柱”,《关于加快推进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做强“赛事+文旅”、做大“赛事+服务”,为枣庄这类城市提供了政策遵循。在枣庄的实践中,这种政策红利转化为可见的服务升级:志愿者提前四小时搭建引导牌,酒店附赠景点联票,120余项文旅活动形成“观赛+体验”的完整闭环。这种“硬件联通+软件暖心”的组合拳,恰是山东“好客山东”与“好运山东”双品牌赋能的缩影——前者代表文旅服务的温度,后者彰显体育赛事的活力,二者共振让融合发展既有政策支撑又具市场活力,相得益彰。

从更深层次看,赛事经济正在重塑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枣庄借足球赛让外界重新认识其“红色文化+运河风情+生态资源”的多元魅力,如同东营以匹克球嘉年华串联非遗与文创,日照用马拉松联动景区与演唱会,山东各地正通过赛事IP激活城市特色资源。当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的红色记忆与足球赛场的青春激情相遇,当冠世榴园的自然景观与夜间经济的烟火气交融,赛事便不再是孤立的活动,而成为城市文化传播与资源变现的双重载体。这种融合不仅拉动短期消费,更在塑造城市品牌认知,为长期发展积累无形资产。

从“一张球票”看山东文旅体融合新趋势。球迷孙兰洋的假期体验,是山东文旅体融合成效的微观样本。一项赛事激活一座城市。一张球票的价值突破,背后是从政策设计到市场实践的系统发力,是从单一赛事到全域消费的生态构建。有理由相信,在“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行动感召下,会有越来越多城市将借助体育赛事的东风,让流量沉淀为消费增量,让赛事活力转化为发展动能。这股融合之力,正在书写“好客山东 好运山东”的新篇章,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文/李红军)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朱富金 责编:林月梅 审校:穆楠 主编:崔维莉

地评线

阅读量:2.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