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齐鲁石化以创新驱动破解低品质原油加工难题,在绿色转型中筑牢能源安全屏障,“端稳能源饭碗”。
山东石油化工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特点明显,拥有烟台裕龙石化产业园、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等多个集聚区,形成了从原油加工到精细化工的完整产业链,原油加工能力列全国首位。
记者孔令培涵:“我现在是在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南区中控室,现在在我手中一瓶是纯净水,一瓶是航空煤油,单从外观上,你能分得清哪瓶是水,哪瓶是油吗?”
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第三联合车间主任田正浩解答道:“其实这瓶是航空煤油,你可以闻一下,我们是航煤加氢装置,在280℃温度,3兆帕左右压力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硫、氮、氧、金属杂质等脱除,最终产品就是这种水白色的,基本是无色透明的,甚至比清水还要透明,清澈一些。”
由于品质过硬,今年以来,齐鲁石化航空煤油销量同比增长36%。不过,相比其他企业,齐鲁石化要想炼出高品质的成品油,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为他们吃掉的原油品质较差。
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副经理杨春利告诉记者:“加工的是胜利油田比较差的油,高硫的、高酸的、高氮的……相当于把最差的油给到了齐鲁,其他企业不一定能够加工。”
由于地质等原因,胜利油田每年就会产出六七百万吨品质相对较差的原油,像这种“粗粮”必须有企业吃掉。
齐鲁石化研究院党委书记许金山表示:“我们现有的第四常减压装置当年在设计之初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加工胜利油的困难,所以在它的材质升级上基本上武装到了牙齿,我们部分材质已经完全升级到了最高规格。”
虽然设备成本升高了,但是,因为劣质原油利用得好,也给齐鲁石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许金山说:“胜利油特别适合于后续走焦化路线,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油浑身都是宝,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加工路线,来分别加以利用。”
焦化路线最终产品为石油焦,这种产品国内产能比较过剩,原来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给炼钢厂。然而,近年来,齐鲁石化与下游企业联合科技攻关,让这种原来销售“老大难”产品,成为如今市场上的“香饽饽”。
齐鲁石化生产调度科主任师孙鑫喆告诉记者:“石油焦现在是非常 紧俏,市场特别好,高的时候能比原来翻三倍,现在也在二倍左右。”
原来,石油焦通过精细加工、控制好各类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可以当作电解铝的预备阳极原材料。三年前,位于德州的索通公司找到齐鲁石化,提出如果能有效降低石油焦中微量金属钒含量,可以批量采购企业的石油焦产品。
许金山说:“前前后后我们和索通进行实验室的小试,生产出产品让索通进行质量分析,为企业做定制化产品,我们的工艺上成本上获得了优化,所以就形成了双方共赢的一个结果。”
目前,齐鲁石化的石油焦产品已经成功打入索通、信发、魏桥等企业,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围绕吃掉“粗粮”原油,齐鲁石化展开一系列技术创新攻关,每年产生专利技术超过100项。
齐鲁石化1966年落户山东,59年来,累计加工原油4.26亿吨,生产乙烯214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6万亿元,实现利税2483亿元,牢牢端稳了中国能源饭碗。
再造一个齐鲁石化。去年底,总投资超过244亿元的齐鲁石化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齐鲁石化胜利原油加工量将大幅提升,汽、煤、柴油收率大幅优化,并填补国内高端碳材料、高纯氢气等领域的空白。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石化集团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李刚表示:“项目建成以后,我们的竞争力会大幅提升,装置的物耗、能耗、成本会大幅度下降,我们产品结构会大幅度地优化和调整,我们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按照新质生产力要求,来重新打造新的齐鲁石化,当好标杆,走在前,挑大梁。”
记者手记:
不内卷,探新路,把“粗粮”变“细粮”,齐鲁石化在产业链上深耕不辍,彰显着端稳能源饭碗的担当。如今,鲁油鲁炼项目正绘就新蓝图,新的齐鲁石化,将续写能源安全与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