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灼言|大地生万物 热土之上话振兴

来源:闪电新闻

2025-08-27 11:57

发表于山东

“你看那光,先爬上牛背,再漫过麦浪,最后落到人脊梁上……”这句来自热播电视剧《生万物》的台词,以极其温柔的视角,捕捉了农耕生活中细微而诗意的瞬间。

电视剧《生万物》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故事背景设定于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的齐鲁大地,通过宁、封、费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起伏,深刻展现了中国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深厚情感及其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成长。

荧屏之内是动人心弦的故事,荧屏之外是蓬勃向上的现实气息。随着剧集的热播,该剧主取景地山东临沂沂南红嫂家乡旅游区迅速成为新晋热门打卡地,接待游客人次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剧作激发深切的情感共鸣,更唤醒人们对那片生养万物之土的眷恋与回响。文化为魂、旅游为翼,古老的乡土故事被重新讲述,土地也因此焕发新生。众多游客走入剧中场景,切身感受山东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

自2008年建成至今,红嫂家乡旅游区已孕育出450余部影视作品,有着“乡村好莱坞”之称。当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当社员、在景区务工当职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形成了“一区带四员”模式。这种创新实践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更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人才回流和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红嫂家乡的成功,是临沂市以多元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以沂南县朱家林、沂水县尹家峪等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将现代农业与旅游、文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临沂市实施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为“产业融合”模式提供了范例;沂水县桃棵子村依托乡村旅游合作社,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深入挖掘沂蒙红色文化,全面整合盘活村内旅游资源,实施统一规划开发、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分配收益。

一片片土地,因人的回归、文化的苏醒和产业的迭代,而真正走向生生不息。从一部剧的热播到一地的火爆,从一种模式的探索到多元路径的绽放,山东乡村振兴的实践正以一种充满创造力与生命力的方式生动展开。无论是影视赋能带来的流量与人气,还是田园综合体实现的资源与业态升级,抑或是红色文旅对精神根脉的传承,都标志着山东正以创新为墨、以乡土为卷,书写着既有时代气息又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篇章。这一切,不仅重塑了乡村的面貌,更重构了乡村的未来。

在《生万物》这部现实题材的剧集中,土地是最重要的主角,农民是最动人的角色。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最根本的国情。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有力行动。广袤的齐鲁沃野上,“山东粮”源源不断装入“大国仓”,写下一个农业大省扎根大地、扛牢担当的奋斗足迹。

今年山东夏粮单产水平、总产增量跃居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作出了“山东贡献”、凸显了“山东担当”。而这份担当,远不止于产量。农产品“跃”上生产线,变为琳琅满目的消费品;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产业作引擎,好风光换来了好“钱”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发力,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今天的齐鲁大地上,剧中“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农耕智慧,早已转化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际行动。

大地生万物,热土之上话振兴。剧集虽有结束,土地的故事却从未终章。从剧中走向剧外,山东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宏伟画卷写下踏实而昂扬的注脚。

文/张艺凡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张艺凡 责编:靖晓红 审校:彭芳 主编:李翔睿

地评线

阅读量:10.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