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浩瀚文章,当有凌云纵横之略。
齐鲁向海,千年潮涌。7000多年前的北阡遗址泛起第一缕渔火,2000多年前的春秋齐国“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始发……千百年来,齐鲁儿女向海而生、拓海而荣,奋斗与浪花相互激荡,向世界展示出开放进取的姿态。
近年来,山东更是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奋力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谱写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蓝色篇章”。2024年,山东海洋经济突破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15个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8068.6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
向海图强,是使命使然。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海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作为海洋大省,山东在海洋强国建设中承担着特殊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同年6月考察山东时提出,“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2024年5月考察山东时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加快由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向海图强,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
论资源——山东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1/6,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海岛589个,沿海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
观区位——北接京津冀、南融长三角、西联黄河流域、东望日韩,地处“一带一路”交会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地带,是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重要节点,成为连接中国南北、沟通内陆与沿海的重要纽带。区位优势独特。
看底子——作为工业大省,山东产业优势、人才优势明显,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等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
立足资源禀赋、区位和基础优势,近年来,山东锚定“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目标,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努力走出一条“陆海统筹、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开放合作、治理高效”的山东特色海洋发展之路,海洋强省战略实施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海洋经济比上年增长6.1%,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15个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8068.6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成为山东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总量上稳中有进的同时,山东海洋经济“含金量”“含新量”也不断攀升。
例如,去年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等4个新兴产业共实现增加值558.6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6.9%。
山东主要海洋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2024年,全省15个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8068.6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
向海图强,把住政策引领的航向。
近年来,山东先后制定出台了《现代海洋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山东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海洋强省建设的“四梁八柱”。特别是2024年10月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全省域、系统性、高标准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为向海图强全方位绘制了路线图。
这些政策的出台,犹如强劲的东风,推动着山东海洋经济破浪前行。
向海图强,以科技创新点燃“蓝色引擎”。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省,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
过去一年,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核心推力正是科技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妨从一个创新例子来看 ,创新对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意义: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攻克海藻酸钠提取技术,打破国际垄断。这一技术使每吨8000元的海带,提取成海藻酸钠升值为1.6万元,制成伤口敷料价值达240万元。目前,该企业超纯海藻酸钠年产能达到200公斤,可满足100万人份肿瘤栓塞制剂等产品的应用需求,直接经济效益达2亿元,带动下游百亿市场。
海洋科技创新,山东既有科研优势,也有产业优势。
来看一组数据:在科研人才方面,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1/3的海洋领域院士;在产业方面,山东拥有国内最大的船舶动力供应商潍柴集团,填补水下智能平台等国内民用潜器领域空白的东宝重工等。
得益于科技创新,山东海洋渔业、化工、交通运输三大千亿级传统产业持续升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59处,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国信1号”智慧养殖工船等“大国重器”引领深远海养殖革命。得益于科技创新,山东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海工装备产值占全国1/3,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20%,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2024年,山东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海洋领域“四新”经济占比提升至35%,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潮起潮落,海洋以日月不息的自我更新成其浩瀚。
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山东正以新战略为指引,走出一条“陆海统筹、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开放合作、治理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之路。相信在新思想引领下,山东必将在蔚蓝疆域上书写更加辉煌的“蓝色篇章”,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文/刘国栋)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