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闪电评论丨戎装为证,让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共振

来源:闪电新闻

2025-10-25 15:50

发表于山东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特殊时刻,纪录片《戎装照》的上映如同一束穿越七十余载的光,将烽火岁月与当下时光温柔联结。

  

以战地摄影记者胡明拍摄的3000多张戎装照为核心线索,《戎装照》摒弃了宏大叙事的铺陈,用最质朴的影像语言,让家国情怀从历史深处走来,精准戳中当代青年的情感共鸣点,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戎装照》的动人之处,在于它让英雄回归为有血有肉的青春个体。照片里的战士多是青春的模样,与当下年轻人有着相似的青涩脸庞,他们有的在照片背后写下了自己的姓名,有的给家里人写了几句话,他们会盼家书、会念亲人,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战场上身着单衣、手握钢枪,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果断扛起了责任。历史与现今的这些细节,让课本里《谁是最可爱的人》具象化了,观众真切感知到,英雄就是把家国大义扛在肩上的人。

影像的力量不在宏大,在于用真实故事注解了青春与家国的永恒联结。摄制组跨越9000公里寻访36位老战士的旅程中,藏着最动人的家国记忆。93岁的梁为樑听力模糊,却在听到战友胡明的名字时瞬间眼里有神,反复确认“他还在吗”;“越是敌人多,越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人在阵地在,一定要把敌人消灭”,93岁的志愿军老战士龚仁孝曾一人对敌一排,他细心呵护一等功证书,低调说“小小的荣誉”;“我不拿枪,但是我的照相机就是枪。”94岁的胡明是朝鲜战场上的战地记者……老照片中年轻战士的身影与当下老人的影像叠映交错,耳畔同步响起老兵的口述回忆,历史场景变得可感可触,生动诠释了“保家卫国”是融入青春血脉的选择。

铭记历史从不是老掉牙的话题,而是年轻人该接好的“接力棒”。《戎装照》想让年轻人和历史对话,这份初心藏在每个镜头里。没有枯燥地宣讲,没有刻意地煽情,老战士们谈当年的选择和经历时,语气平静却坚定;他们凝视自己旧照时,眼中闪烁的泪光,生动地诠释了和平的珍贵与不易,其感染力远胜千言万语。英雄从未远去,照片中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面庞,让老一辈的青春与当下年轻人的青春在屏幕上交汇,满屏皆是感人至深的破防瞬间。

从战地镜头到荧屏光影,从一代人的心愿到一代人的记忆,《戎装照》不只是在追溯历史,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岁月会老,青春会逝,但家国情怀永远年轻。(文/刘艳)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何树晓 责编:靖晓红 审校:张洁 主编:刘畅

地评线

阅读量:19.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