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5-10-28 15:08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8日讯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
三载砥砺奋进,三载勤耕不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时间的如椽之笔,一笔一划书写着饱含汗水与智慧的奋斗篇章,深情铭刻着创业者的梦想光芒,一幅波澜壮阔的新能源电力产业发展蓝图舒展开来。
山河为名,三载为证。2022年10月28日,乘着山东能源改革的东风,新能源集团肩负使命、应势而生,开启了新能源、电力板块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纪元,作为山东省唯一新能源投资平台,锚定“建设国内领先一流电力能源供应商”目标,坚持“风光火核”并举、“源荷储数”共进、省内省外兼顾,布局六大产业基地,现有在运、在建、筹备电力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规模占比58%,产业分布全国6省(区)21地(市),特别是2025年单年度投运新能源电力产业规模达443万千瓦,在运总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位居省属企业首位、省内电力企业第三位、全国省属煤炭企业第四位。

——三载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以海为疆,向陆拓土
新能源集团坚持风、光、火产业聚势发展,构建起“海陆并举、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
布局海陆风电,形成海陆风电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建成国内首个海上平价风电项目,15项行业第一铸就标杆,成为我国“十四五”重点建设的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中规模最大的全容量并网项目,建成A、B、G场站1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每年可提供绿电超40亿千瓦时。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融入“外电入鲁”国家战略,建成杭锦旗、阿拉善50万千瓦风电项目,通过“蒙电入鲁”昭沂直流通道向齐鲁大地输出绿电超20亿千瓦时。“陇电入鲁”白银新能源基地15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一线牵东西,“甘鲁”携手书写新能源合作新篇章。
追逐金色阳光,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发展格局。白银新能源基地90万千瓦光伏项目如蓝色海洋镶嵌陇东高原,科学选用行业领先的615瓦双面双玻N型TOPCon高效光伏组件,具备更高转换效率、更低衰减率、更优的温度系数以及更强的弱光响应能力,在相同辐照条件下能够发出更多的绿电,勾勒出一幅东西协作的崭新画卷。灵台“光伏+农业”让土地实现“一地两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等模式,融合多个产业应用场景,为优化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新能源智慧”。
坚持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煤电联营”“煤电与新能源联营”转型。“陇电入鲁”灵台电厂2×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蒙电入鲁”盛鲁电厂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量超200亿千瓦时,为新能源装上“稳定器”,争当“外电入鲁”保供先锋。绿色转型,上大压小,实现传统能源的绿色蜕变。鲁西电厂2×6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发电项目,以技术创新为火电披上“绿色外衣”。新泰电厂2×60万千瓦级燃煤发电、祥光电厂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以智能化实践打造传统火电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本,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三载创新突破、矢志一流,我们奋楫争先、引领发展
科技力量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能源集团点燃技术引擎,加快发展储能、电力服务及上下游新兴产业,赋能零碳园区蓬勃生长。
持续引领北方海域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创新。首创性提出渤海低风速海域大容量机组应用方向,在2022年联合中国海装、上海电气定制开发8.35兆瓦和8.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基础上,2025年G场址成功投运北方海域单机容量最大的12.6兆瓦风电机组。海上升压站首次在北方区域应用Slim-SO™新一代轻型化技术,实现全国产化建造,上部组块重量降低近25%,大幅节约建设与安装成本。B场址成为山东省首个具备一次调频功能的风电场,G场址首次在海上风电场建设中实施全量通流试验。即将建成投运的东营智慧运营中心,将深度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驱动新能源运营模式深刻变革的“智慧大脑”。
紧跟国家新型储能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趋势,新能源集团积极布局储能领域,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储能项目落地实施。建成国内首套百兆瓦级35千伏高压级联储能系统。靖远永新15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项目为“陇电入鲁”保驾护航。新风光电子蓄力储能赛道20年,掌握新能源储能领域大功率、大容量高压级联技术,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强技术支撑。鲁西电厂发展“熔盐储能+电化学储能+超级电容”,探索多元储能技术路线,打造储能产业新高地。积极发展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多维度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坚持“技术赋能+场景落地”双轮驱动,与AI深度耦合,聚力打造全链条数字化生态。电力服务统筹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协同“发售用”三方端口,构建“大售电”生态。依托数字孪生、智能巡检等数字技术,建设东营、西北新能源智慧运营中心,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发电,让每一度电都充满科技智慧。灵台电厂成为集团首个实现APS全自动启动,数字化煤场、智慧燃烧等赋能企业创效提升;鲁西电厂即将建成集团首个全5G工业化应用示范,四足、轮式等无人巡检设备高效应用;盛鲁电厂智慧燃料管控走在行业前列。
作为海上风电“链主”企业,新能源集团以资源聚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相继落地产业园区。依托东营海上风电资源,地企联动建成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依托陇东能源保障基地,在甘肃省白银市投资建设智能风电整机生产及检测基地和风电电气系统生产基地。驱动风机优选与基础设计迭代跃升,形成从科研到制造的完整生态,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让绿色发展的合力更加强劲。
——三载红色聚力、党建融合,我们不忘初心、擎旗出征
新能源集团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创新党建工作,聚合人才力量,锻造了一支朝气蓬勃的新能源产业生力军。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900多名党员、60个基层党支部,如星星之火闪耀在各条生产战线,广大党员戴党徽、亮身份、践承诺,示范作用更加具体实在,创新激情更加可视可感。秉持党建品牌引领,构建基层党组织“迎着海风的方向无畏前行”“活力党建”“沙漠新能源 人生新追求”等49个特色党建品牌矩阵,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红色引擎”。
深化“人才强企”战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引进新能源领域高层次人才,推行“青俊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人才库选拔、管理人员素质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等活动,打造新能源电力产业人才孵化基地,培育高级技师93名、山东省技术能手1名、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3名,锻造了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的新能源产业人才队伍。
信念如炬,精神如磐。大力弘扬“担当、奉献、尽责、首创”四种精神,一批批青年人才奔赴内蒙沙海、扎根陇原大地、搏击渤海湾畔,从现场选址到施工建设,从调试运行到运维创效,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势,每一度电都闪耀着青年人才智慧的光芒,每一个纪录都凝聚着青年人才拼搏的汗水,荒漠戈壁变身能源沃土,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三载,是淬炼与磨砺,更是沉淀与蓄力。跨过大江大河,越过大山大川,一路风雨一路歌,我们更加从容与坚毅,我们更加豪情满怀、步履铿锵。
向新、向绿、向未来。新能源集团勇立潮头、拥抱未来,以领航者的姿态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
——我们向深蓝挺进,向远海开拓,布局“风光储氢”一体化基地,让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综合产业基地在蓝海崛起,铸就传统能源转型的示范标杆。
——我们正在加速推进零碳园区建设。从单一电站到全产业链生态,兼容多元储能、深度调峰的清洁高效机组,将让绿色低碳理念落地生根。
——我们坚持“风光火储核”多元并举,传统与新型能源协同发展,正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生态,让绿色能源的供给更加稳定、更加多元。
告别过往,踏平坎坷成大道;满怀希望,豪情万丈再出发。
站在三周年的历史坐标上,新能源集团紧跟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时代浪潮,肩负山东能源集团赋予的光荣使命,蓄势而起、扬帆远航,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打造国内一流新能源电力产业平台,为山东能源集团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含绿量”“含新量”。
闪电新闻记者 陈银 通讯员 国颂 公振普 报道
阅读量:7.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