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4日讯 从“一企一策”的排污权交易破题,到全域赋能的“数智碳谷”平台建设,东营市河口区以市场化与数字化为引擎,驱动产业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传统产业集聚区如何破解发展与减排的难题,走出一条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位于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的东营市康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一次及时的排污权交易找到了突破口。该公司新建的30万吨/年正构烷烃项目在试生产阶段曾因排污指标不足,一度陷入停滞。
“我们这个30万吨/年正构烷烃项目,当初差点卡壳,就因为指标问题,我们自己找指标真是遥遥无期,一点盼头都没有。”东营市康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呼明强说。

项目等不得,转型慢不起。关键时刻,排污权交易政策落地实施,为企业带来转机。康地化工通过山东产权交易平台,迅速购得所需排污指标,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后来多亏有了排污权交易这个政策,我们很快就买到了需要的指标,不光解决了项目的燃眉之急,还帮我们推进了产业链整体规划,让项目能快速上马、迅速见效,对咱们企业的发展来说,这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助推作用。”东营市康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呼明强说。

康地化工的经历,是河口区运用市场化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一个典型案例。面对区内众多化工企业因排污权指标受限而影响扩链升级的现实困境,河口区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积极搭建排污权交易平台,畅通企业获取指标的规范渠道。同时,全面摸排、盘活全区排污指标存量,为像康地公司这样有前景但暂缺指标的企业牵线搭桥。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