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0日讯 11月17日-22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举行,采访团深入山东各地,着力讲好片区惠农富农的鲜美故事,全方位展现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践成果。
在成武县九女集镇的林下地缸发酵示范园内,一千余口腌制大缸在树下整齐排列,经历日晒夜露的自然发酵,延续着一份跨越百年的味觉记忆。成武酱大头历史悠久,从制酱、酵坯、分切、酱制到伏晒、夜露,全部32道工序均手工完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批酱菜的制作周期长达3年,全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完全依托自然发酵与浸渍。这种古法工艺使其形成了特殊的酚香气息,兼具驱蚊抑菌之效,成就了“外无蚊蝇、内无蛆虫”的酿造奇观,已荣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重认证。
酱菜产业的崛起,不仅带动企业自身成长,更激活了整个产业链,催生了多个标准化芥菜种植基地。酱菜企业采取“以单养单”方式,在保障原料品质的前提下,保底收购种植基地农产品,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镇芥菜种植面积近6000亩,每年可为种植户增收1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建一个企业、带一片基地、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将小小的酱菜发展成为富民的大产业。
闪电新闻记者 王豪杰 武梦彤 报道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