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1日讯 金乡县鱼山街道乡村振兴片区发挥大蒜产业聚集区优势,内拓外链,融合发展,让小蒜头成长为片区带富的大产业。
在金乡县一家冷库企业,负责人王刚正忙着调度货物。干了近20年仓储生意的他,今年遇到了烦恼,本地大蒜喜获丰收,可他1.3万吨冷库有近半数库容空闲,仓储价更是从每吨400元降至200元。即便如此,他仍然有账可算。
“仓储这一块,有行情的时候我们自己做;我们感觉行情不好就给他们代存,一年赚个一两百万元也不算什么钱。”金乡县王刚冷藏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告诉记者。
“不愁赚”的底气,源于他所在的鱼山街道乡村振兴片区产业集群优势。这个由18个行政村组成的片区,常住人口仅1.92万人,围绕大蒜产业的就业人数接近3万人,仅冷库企业就达268家。充分的市场竞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格优势,吸引着全球客商纷至沓来,也激活了从大蒜种植、到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条。
来自吉林省白城市的采购商王志刚介绍说:“咱们采购的时候,他们有市场,非常方便,等到咱们存到库里卖的时候,国际国内都在这里采购,买卖非常方便。”
商流、物流集聚,也让片区村民念起生意经。崔口村的韩永猛从事大蒜经纪多年,凭借积累下的人脉,他足不出户就敲定了一笔东南亚订单。
“你看我们六七八月份就把货入到库里面,到了10月份我们就开始卖了,可以卖到来年6月份,收入得看每年的价格波动了,反正上百万元是有。”韩永猛告诉记者。
为让产业红利惠及全体村民,最早靠种蒜起家的崔口村主动转变发展思路,一方面流转800多亩土地搞规模化种植,同时建市场、兴冷库完善配套,从单一种植村蜕变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大蒜产业强村。
崔口村党支部书记韩金龙介绍:“每位村民除了能拿入股的股金,还能从咱村集体里获得分红,平均下来,咱村的每位村民每年能有60000多块钱的收入。”
既要一村振兴,更要村村振兴,鱼山街道乡村振兴片区在发挥强村带动作用的同时,重点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在鑫诺食品,鲜蒜经过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为30多种特色产品,企业今年营业收入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山东鑫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唐龙飞说:“大蒜转化成精深加工产品的话,类似于蒜蓉、复合调味品,还有一些有功能性作用的鲜辛料,这样的话,它的附加值可以成3倍到5倍增长,有的甚至到10倍左右。”
目前,鱼山街道乡村振兴片区已引进70多家大蒜精深加工企业,与23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出10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大蒜就地转化率达70%,规模以上大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5亿元。与此同时,万亩国家级绿色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大蒜仓储冷藏集群相继建成,大蒜及制品远销168个国家和地区。金乡的小蒜头,正稳稳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