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山东的乡村振兴,搞片区化发展,已经发芽开花。热闹开场只是第一步,怎么把这好势头长久地保持下去,才是真本事。
首要一条,得让片区真成“一家人”,不能“各姓各的”。 现在有些片区,村和村还是邻居,没成亲人。得像莱芜、泰安那样,党组织跨村联建,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拆掉无形的墙,让资源活起来,产业连起来。
关键一招,是让市场来“当家作主”,不能光靠政府“大包大揽”。 章丘的菜能进盒马,招远靠赛道引来游客,都是摸准了市场的脉。政府要做的,是搭好台、清好场,让企业和农民当主角,防止“干部跑断腿,群众旁边看”。
根本一条,路子要对头,不能“一个方子抓药”。 聊城的葫芦、阳信的梨,家底不一样,发展的招法也得各异。得因地制宜,像做饭一样,东家爱吃馍,西家爱米饭,这才吃得香、走得远。
乡村振兴是长跑,不是冲刺。咱们山东得稳扎稳打,持续给片区化“充值”,才能让齐鲁样板的成色越来越足。点火容易添柴难,久久为功才算赢!
文/陈一钊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