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山东省首届“省长杯”大学生足球超级联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正式启幕。联赛以“省级统筹+高校协同”的高规格彰显了山东对校园足球的高度重视。作为山东省校园足球“1+3+N”赛事体系的核心,这场赛事汇聚70所高校、86支队伍、2100余名学子,赛事规模位居全国大学生足球赛事首位,它以赛事为支点,以校园足球“小切口”服务体教“大融合”,为新时代校园体育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以赛促融:政策落地,激活体教效能
体育强则青年强,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教育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中明确提出加强校园足球建设的要求。这是以体育人、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作为全国唯一以省政府文件推进校园足球综合改革的省份,山东始终将校园足球作为落实体教融合政策的重要抓手,出台《山东省新时代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构建以“省长杯”为引领,青少年足球联赛、特色学校联赛、“体彩杯”为支撑,国际邀请赛为补充的“1+3+N”赛事体系。2024年以来,山东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体校与本科高校“3+4”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全国教育系统唯一的新型足球学校建设试点,成功创建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3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区,获批1个全国足球职业学院、1个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和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共建试点。多项“国字号”试点在山东落地开花,走出了校园足球改革创新之路,也有力激发了足球事业发展活力。
以赛育人:破立之间,重塑成长生态
校园足球是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卷学业,不如卷体育也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近年来,山东坚持以体教融合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省长杯”的独特价值,正在于以赛事为刃,打破学业与体育对立的固有偏见,构建育人与竞技共生的全新生态。
创新“主客场制”、打造“最美主场”,让比赛回归校园,让校园赛场成为育人主阵地。赛场上,学子们摔倒后起身的坚韧、落后时的执着、胜利后的团结,正是“以球育德、以球启智”的生动体现。校园体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的“独木桥”,而是滋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蓄水池”,“省长杯”正让这座“蓄水池”水源充沛、活力涌动。
以赛育才:衔接之中,拓宽逐梦之路
赛事的深层意义,更在于以赛场为桥,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让足球梦想拥有更广阔的驰骋空间。本次“省长杯”系列赛事突破性实现全学段覆盖,构建起以“省长杯”引领,“市长杯”“县长杯”“校长杯”逐级联动的四级竞赛体系。这种纵向贯通的赛事布局,既为小学阶段的足球幼苗提供了展示平台,更通过 “下带普及、上促提高” 的双向动力,推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从启蒙到成才的全链条衔接。
山东高质量建设281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带动每年200万人次参加足球比赛。按照小学、初中、高中6:3:1的比例,畅通升学体系,2024年全省438所初、高中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生6764人。曲阜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新设足球运动专业。设在山东体育学院的国家足球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950人,位列全国足球学院首位。2024年共有176人次入选各年龄段国家梯队,数量居全国前列。历城二中女足实现全国联赛“三连冠”,近三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中山东代表队更斩获8项冠军,稳居全国榜首“校园赛场——专业梯队——职业联赛”的通道持续畅通。
当然,校园足球的高质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仍需破解场地保障、师资建设等课题。值得欣慰的是,山东已明确未来三年新增1200块校园足球场,推动社会场地免费开放;2817所特色学校实现专职教师或D级教练全覆盖。这些举措与系列赛事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勾勒出山东校园足球的发展蓝图。(文/刘玲)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