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20万寻找救命恩人”,竟然是一场刻意摆拍的“剧本杀”。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近日,自媒体账号“宋雨霏”发布“悬赏寻找救命恩人”系列虚假视频,6名涉事人员被依法处理。
单看“宋雨霏”发布的视频,确实戳中了不少网民的“泪点”,引发了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从“重金寻恩人”的悬念铺垫,到“见恩人被拒”的波折冲突,再到“拜访恩人家乡”的温情渲染……相关视频情节连贯、感情充沛,精准拿捏了众多网友的情感软肋。加之,“宋雨霏”发布的所有视频,均未标注“剧情演绎”等相关字眼,还声明了拍摄时间和拍摄地点。因此,众多粉丝毫不吝啬,纷纷为这份“人间真情”点赞。
见义勇为传递着一种力量,寻找“不留名”的见义勇为者,网民从来都是报以鼓励和称赞的。可以看出,当初网民关注这件事,完全是出于对“宋雨霏”心存感恩的真心流露,对寻找“不留名”见义勇为者的爱心传递。然而,当剧情反转,证实这只是精心策划的“摆拍”闹剧时,舆论场瞬间被“毫无底线”“必须严惩”的声讨淹没。这场精心设计的流量收割“剧本杀”,践踏了粉丝所付出的感情以及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感,这一行为对清朗网络生态已造成恶劣影响,受到处罚并不冤。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最稀缺的是注意力。之所以“剧本杀”频频出现,无外乎一个“利”字。在流量变现的诱惑和压力之下,一些博主选择“出奇制胜”,不惜弄虚作假、捏造事实,利用虚假人设、场景、情节、道具进行“摆拍”,博取网民关注和同情,企图收割真金白银。在曝光出的案例中,从“水泥妹”到“抗癌博主”,再到网红骑手“苏星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类视频看似内容多样,但核心目的就是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把真诚的情感共鸣变成涨粉变现的工具。
网络空间不是编故事的舞台,更不是为所欲为的秀场。对“宋雨霏”的处罚固然大快人心,但治理视频摆拍等乱象无法一蹴而就。一方面,平台需完善审核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建立一套精准识别、实时监测、动态溯源、分析评估和预测预警的内容审核机制,优化流量分配机制,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整合现有的法律法规,确保其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实现多层次治理。对于网民来说,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加强对虚假情节的辨别能力,成为抵御虚假内容的“第一道防线”。
持续一个多月的短视频“连续剧”收场,但它敲响的警钟不应停止回响。只有博主自律、平台严查、法律严惩,不断铲除短视频“摆拍”乱象的生存土壤,才能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文/丁恒情)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