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山东文化“活”在当下

来源:闪电新闻

2025-10-14 12:36

发表于山东

淄博的会场里,新大众文艺创作者与学界泰斗围坐论道;济南的发布会上,墨子鲁班的古老智慧正通过数字技术焕发新生。金秋十月的齐鲁大地,两场重要文化活动接连举行,如同观察山东文化发展的双重视角——既照见五千年文脉的深厚积淀,更折射出新时代文艺的蓬勃活力。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齐鲁大地正以一种既厚重又青春的姿态,书写着文化自信的新篇章。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共鸣。作为文化大省,山东从未将文化遗产束之高阁,而是以创新思维激活历史基因,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扎根土壤。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上,3800余万字的“墨子云”文献平台打破学术壁垒,山东大学筹建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实验室,正用人工智能技术解读《墨经》中的古代科技思想。从52集动漫《科圣墨子》到鲁班文创设计大赛催生的200余款产品,这些实践印证了莫言在新大众文艺座谈会上的判断:“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精神养分”

黄河文化的传承更见巧思。东阿黄河河务局将历经沧桑的镇河石犀化作表情包“小灵犀”,借助AI技术让千年神兽成为“文化使者”,衍生的黄河葫芦笔筒、艾山卡口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让水利遗产走进日常生活。纪录片《大河之洲》以光影艺术呈现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之美,斩获泰利奖三项国际大奖,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的双重传播。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找准了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当代情感的对接点,让历史文脉获得了鲜活的现代表达。

新大众文艺的崛起,为山东文化注入了青春脉动。在淄博举办的新大众文艺座谈会上,《新大众文艺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短视频、微短剧等新型文艺形态的发展脉络,抖音创作者“泰山娟姐” “外卖诗人”王计兵等10位创作者分享的实践经验,生动诠释了“文艺源于人民”的深刻内涵。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晖指出的微短剧海外传播现象,在山东得到生动印证,青岛古麦嘉禾等机构创作的现实题材作品,既扎根齐鲁大地,又契合全球观众审美,展现了民间创作的强大活力。

主流文艺创作同样呈现“年轻态”表达。电视剧《南来北往》以四十年铁路人生折射时代变迁,潍坊坊茨小镇等取景地引发抖音打卡热潮,实现了收视与文旅的双重丰收。《警察荣誉》聚焦基层民警日常,《老家伙》关注老年群体生活,这些作品以微观视角捕捉时代温度,凭借真实质感赢得年轻观众共鸣。在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山东6部作品斩获12项提名,彰显了“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的丰硕成果。《我本是高山》《山海渔歌》等“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既承载了齐鲁精神,又传递了人类共同价值。

文化的繁荣,终究要落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山东文艺工作者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搭建起文化惠民的坚实桥梁。近三年来,省文联组织“沂蒙精神代代传”等主题创作活动163项,200位艺术家深入革命老区创作600余件作品。连续14年开展的“百县千村”书法惠民活动,让传统艺术在田间地头焕发活力。

更可贵的是文化惠民的创新实践:“村歌嘹亮”活动催生3000余首乡村歌曲,村民从听众变为创作者;“村村幸福照”组织2500名摄影师走进近万个行政村,用镜头记录农家欢乐瞬间;“名师带徒”计划跨越山海,为新疆喀什培养书法人才,实现了喀什书法作者国家级展览入围零的突破。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文艺成为连接大众心灵的纽带。

从地域文化到世界舞台,山东正以开放姿态构建文明交流的桥梁。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汇聚71国嘉宾共论“和合共生”,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创新“云祭孔”形式,联动全球文庙打造“不落幕”的文化空间,124家尼山书屋已落户45个国家,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墨子鲁班文化借助海外“鲁班工坊”传播,与柬埔寨院校共建文化平台,让“兼爱”思想与工匠精神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潍坊举办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交流活动中,15个省区市共商非遗保护,彰显了山东在跨区域文化协同中的引领作用。

文旅融合已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山东构建起“四廊一线”文化体验体系,打造了“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10条文物主题游径,推出“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等创新产品,用文化基因解码、创新表达,让历史与现代在空间中对话,在体验中交融。

让文化真正“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从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到今天的文艺繁荣,齐鲁大地始终是文化创新的沃土。当镇河石犀化作表情包,当古老典籍对接人工智能,当田间地头诞生文艺精品,山东文化的新气象,是传统底蕴与时代精神的同频共振,不仅是山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密码。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阮尚辉 责编:朱富金 审校:黄鹏伟 主编:崔维莉

地评线

阅读量:11.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